這四個國家為何都要拉中國入伙修建港口
2016-08-03 14:49:44
Landbridge平臺
在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國際貿易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激活中國及沿線國家港口貿易,也確立了全球航運重心東移的必然趨勢。
7月14日,《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6)》在上海發布。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全球十大國際航運中心中,新加坡、倫敦、香港依舊位列前三甲,上海則穩居第六,中國在航運服務上正取得不斷進步,中國港口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中表現積極,海絲港航連接程度穩中有升。
另據報道,馬來西亞計劃在目前的巴生港附近建第三港口,馬國認為由于70%至80%航經馬六甲海峽的船只的目的地是中國,希望中國參與該港口計劃。
在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國際貿易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激活中國及沿線國家港口貿易,也確立了全球航運重心東移的必然趨勢。
不止瓜達爾港,這些國家為何都愛拉中國入伙建港口?
根據上面提到的指數報告,2016年全球前10位的國際航運中心分別為新加坡、倫敦、香港、漢堡、鹿特丹、上海、紐約、迪拜、東京、雅典。中國大陸除了上海,廣州、青島、寧波-舟山、天津、深圳、廈門、大連等港口,也躋身國際航運中心行列。
中國航運業能否重繪世界版圖,至少需要兩個支點,一是國際良港的建設,二是本土航企的強大。
過去40年里,我國的港口和航運形成了如下特征:船舶的大型化、航道的深水化、作業的信息化、管理的現代化和企業的資本化。
港口停泊船舶的大型化讓中國的港口引領世界潮流。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港口停泊的是4000TEU(英文Twenty-feetEquivalentUnit的縮寫,20英尺標準集裝箱,為國際計量單位)的船,到了九十年代停泊的是8000TEU的船,進入到21世紀,停泊的是10000TEU的船,現在已發展到停泊1.8萬TEU的船。船舶大型化給港口提供了最低廉的綜合物流成本。
航道的深水化上,大型的散貨船航道現在可以達到-25米深,30萬噸的油輪、40萬噸鐵礦砂大船都可以自由進出。
而港口的裝和卸也都完全實現了電子化的鼠標作業,40萬噸的大船進港之后,3天就可以卸完,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