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中海裁還是不裁?
2015-11-20 10:59:38
Landbridge平臺
這個航運冬天很冷,到底有多冷呢,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有體會......
日前,媒體爆出一則關于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的驚人消息:到2017年年底之前,該企業將大舉裁員4000名員工,整個航運圈的小伙伴們都表示驚呆了。但是震驚之余,仔細想想又似乎能夠理解并接受馬士基的這個決定了。全球航運市場需求低迷不振,運價始終在低位徘徊,虧損已經成為了眾多航運企業成績單上的關鍵詞語。
分析稱,受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經濟滯緩的影響,航運市場上運力過剩現象日趨明顯,亞歐等干線價格深陷低谷難以自拔,全球各船公司都在積極的縮減航次和調控運力。根據馬士基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馬士基營業收入60.18億美元,較去年同比下降14.9%,2014年盈利6.85億美元,而今年則降至2.64億美元,降幅高達61.4%。三季度本應是航運旺季,豈料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航企被當頭潑了冷水。馬士基對此采取了一系列精簡開支的措施,這其中最為驚人的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裁員4000人。作為全球航運巨頭都做出如此強烈的反應,國內航企更是感同身受,甚至面對更為惡劣的形勢。作為國內航運翹楚企業的中遠和中海,目前正處在整合醞釀階段,從這兩家企業的三季報可知,中國遠洋1-3季度的虧損額大概是2014年的兩倍,中海集團的虧損額度更是增加近4億元,多么令人震驚的數字!
整個航運業均處于一種萎靡不振的狀態,那么整合之后的中遠和中海是否也會效仿馬士基的作法,大幅度裁員以緩解壓力呢?業內有這樣一句話“自古整合多裁員”,縱觀歷史案例,大多數合并企業為了避免“1+1<2”的尷尬局面,通常會大舉裁員以應對。而事實證明,中遠中海現在的處境異常艱難,似乎裁員已是大勢所趨。然而,我們不禁要自問一下,裁員真的就能擺脫困境,一勞永逸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企業要謀求一個長遠的良性的發展,要從很多方面努力,究竟合并后的中遠中海是否會走出大舉裁員這一步棋,筆者和很多業內人士一樣都表示極大的關注,當然希望國內兩家最大的航運企業能以最優狀態凝聚在一起,在這個航運冷冬里抱團取暖,發揮更大的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