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創新口岸檢驗監管模式 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
2015-11-20 09:42:55
Landbridge平臺
11月17日,江蘇省連云港市中國-哈薩克斯坦(連云港)物流基地裝卸集裝箱
自古以來,連云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有著獨特的地位,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樞紐。連云港是一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東西文化的交匯融合彰顯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11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 “看一帶、走一路”2015“一帶一路”質檢行活動走進江蘇連云港口岸進行實地調研。
“零等待” 助力國際物流大通道
連云港承擔全國50%以上大陸橋過境運輸量、中亞國家60%以上過境運輸業務、哈薩克斯坦80%以上大陸橋過境運輸量。2014年完成過境運輸箱量10.6萬標箱,在總量上領跑中國其他沿海港口。
在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內,到處是忙忙碌碌的叉車正在裝卸貨物。基地負責人劉斌指著不遠處正在裝載貨物的班列,自豪地說:“這是我們最新開通的連云港到塔什干的國際集裝箱班列,11月10日剛剛發出首個專列。11月20日左右,班列上烏茲別克斯坦急需的日韓等國過境運輸的汽車配件、高端日用品以及國內出口的地板、瓷磚、紡織品等貨物將直接運抵塔什干。”
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國際業務部部長達爾漢表示,“連新亞”班列運輸時間由原來的12-15天縮短至現在的6.5天,節約時間成本50%以上。
10月24日,江蘇連云港檢驗檢疫局與新疆霍爾果斯局簽署東西橋頭堡點對點的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雙向全申報、互為一二線’檢驗檢疫一體化模式,支持連云港經霍爾果斯至哈薩克斯坦班列持續發展,共促中哈物流基地建設,助推國際貨運班列擴量增效。
達爾漢還表示,“目前基地實行無紙化通關,隨著‘一帶一路’不斷推進,貨物通關時限由原來的2-3天縮短至現在0.5天。對進入中哈物流基地的集裝箱,推出‘車船直取’‘卸船直分’‘轉關過境箱’綠色通道等措施,確保進出基地的集裝箱通關‘零等待’。”
企業的評價是衡量業務改革成敗的試金石。連云港檢驗檢疫局顧忠盈局長表示,“檢驗檢疫一體化首先要尊重企業選擇,把企業是否滿意放在第一位。下一步,我們還將借助口岸統一信息平臺的力量,積極轉變監管方式,實現由對企業的監管轉變為對物流要素的監管,探索建立符合現代物流規律檢驗檢疫監管通關機制。”
據了解,“連新亞”班列是由連云港出發,經新疆到達中亞的鐵路班列,“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在于互聯互通,其中最易推動、最易見效的是道路上的互聯互通,而鐵路則基于新亞歐大陸橋業已具備的良好基礎,成為構建互聯互通格局的最佳載體。
去年12月,連云港港口集團副總裁孟憲牛與哈鐵快運股份公司總裁葉留巴耶夫共同簽署《關于加強和改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物流運輸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哈薩克斯坦將以連云港為哈薩克斯坦貨物主要進出口岸,在加大國際中轉貨物通過連云港集散的基礎上,雙方定期組織運行通過連云港的中國-歐洲、中國-中亞的集裝箱班列,并通過雙方政府政策支持將連云港打造成哈薩克斯坦貨物過境到韓國、日本、東南亞國家以及環太平洋地區和國家,由中國、韓國、日本、東南亞國家中轉至中亞國家、高加索、伊朗、俄羅斯、歐洲等地的唯一港口。
自動化取制樣 提升港口通關效率
11月17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東方集裝箱碼頭內,質檢人員對箱內物品進行檢疫檢測。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連云港口岸的鋅精礦年進口量已占全國進口總量的4成,銅精礦進口量占到總進口量1/8,鉛精礦進口量占1/5,鉻礦進口量占1/3還多。
在連云港新蘇港30萬噸碼頭,這里配置了多臺門式放射性檢測儀,象高速公路ETC一樣,通過自動抬桿系統保證檢驗結果準確判定、預警和放行,做到礦產品放射性“全天候、無縫隙”的自動化檢驗監管。
連云港新蘇港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玉春表示,礦石自動化取制樣系統,實現了礦產品卸貨過程中的在線同步取、制樣及粒度自動篩分等,大大提高取制樣工作效率和樣品代表性,同時減少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人為因素對檢驗工作質量的干憂。
據了解,每一工作區所有貨物取制樣工作均在該工作區完成,可改變以往多點往返“疲于奔命”工作方式,解決“貨到人未到”的檢驗監管工作問題,提高了貨物的檢驗效率,也增強“駐點”企業廠庫對物流的吸引力,這對“駐點”企業形成正面激勵。
此外,將進口精礦有害元素檢驗監管程序前移,做到優先處理,可以使貨主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貨物有毒有害元素是否超標,方便安排發運,從而降低貨物滯港成本。
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王通勝表示,通過自動化檢驗方式縮短了進口資源類商品的檢驗監管周期,使得資源類商品的取制樣、放射性、衡重等檢驗工作時間縮短到原來的1/2;通過信息化技術加快檢驗監管速度,使得“貨船信息匹配、數據處理”等工作速度加快近5倍,有效降低了檢驗超流程時限問題的發生率。
創新監管服務舉措 服務中西部食品農產品便捷出口
為充分發揮檢驗檢疫職能優勢,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重大發展戰略,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食品農產品原料資源,推動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建設,實現食品農產品的互聯互通,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連云港遠港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稽月影說,“我們公司就像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的另一個倉庫,主要負責番茄醬的裝卸、倉儲工作;同時,由于進入冬季的原因,中糧屯河會提前在新疆生產好番茄醬,然后輸到連云港遠港物流公司進行分裝、銷售等。”
為服務新疆番茄醬從連云港口岸出口,江蘇連云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監管處張適軍介紹說,“針對新疆番茄醬采取特殊出口模式,番茄醬到港口后先集中查驗,貨物裝箱出口前再次核對生產廠家的注冊號、生產批號、數重量等管理模式,并指派專人負責新疆番茄醬的查驗、核銷、出證等工作,結合口岸實際,設立5個口岸倉儲企業作為查驗點,大大提升口岸存儲、周轉新疆番茄醬的能力,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貨物通關時間縮短1/3。
今年以來,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出口大包裝原料性番茄醬采取以監管放行為主的檢驗模式,同時,連云港局制定相應查驗、放行、出證措施,確保新疆番茄醬順利從連云港口岸出口。
2006年10月首批19個集裝箱、308噸新疆番茄醬從連云港港出口韓國,實現了新疆食品農產品從連云港出口的突破。截至到2015年10月底共有1922批、164720.82噸、貨值15873.61萬美元的新疆番茄醬從連云港口岸順利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張適軍表示,新疆番茄醬出口模式同樣適用于陜西果汁等大宗產品從連云港口岸出口,這種創新的監管模式得到口岸及貨主的高度好評。
2014年,連云港口岸作為江蘇試點口岸率先開啟“三互”和“三個一”改革試點,與口岸查驗部門建立起了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24項協作機制,極大地提升了貨物通關速度。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