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港:以發展為根本 打造擔當社會責任的脊梁
2014-06-23 18:56:15
Landbridge平臺
營口港聯系著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的天然界面,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國的騰飛,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個國人的奮斗與貢獻,更賦予港口行業新的時代使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加速建設和沈陽經濟區的迅速崛起,為營口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使營口港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責任更加明確和具體。認清使命與方向,探索路徑與思路,將企業的發展與地區建設、國家發展緊密相連,是營口港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所應始終遵循的前提。
營口港地處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是中國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最近的出海大通道。
2002年1月,股份公司剛剛上市時的營口港,全港年貨物吞吐量還不足3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只有30萬標準箱。在而后的十年里,伴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營口港牢牢把握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步伐和發展機遇,加快港口建設,完善港口功能,在不斷提高港口作業效率和服務水平的同時,也從區域性港口發展成為國家級主樞紐港,為遼寧及東北地區的繁榮與振興架起了一個暢通便捷的海上橋梁。
2012年,營口港的貨物吞吐量突破了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80萬標準箱。港口總資產由十年前的54億元到2012年已達到800多億元。十年間,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長了10倍,總資產增長了14倍,成為全國沿海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
百年老港,從落后到輝煌。是什么讓營口港充滿自信,從而煥發出嶄新的年輕的活力?是什么讓營口港充滿力量,從而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份自信和力量,源于對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源于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所蘊含的能量和發展潛力的良好預期,源于對港口自身地理位置優勢的深刻理解及自身戰略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不斷反思,更源于一個大型國企深沉的責任情懷。
以發展為根本 打造擔當社會責任的脊梁
10年來,不論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還是渤海灣幾十年未遇的罕見冰災,不論是市場競爭風云變幻,還是困難重重風險不斷,營口港務集團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動搖,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港口生產建設。
地理位置無疑是衡量一個港口的作用和價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營口港歷來強調地理位置優勢,并將其作為參與競爭的重要資本。做為離東北腹地距離最短的億噸港口,營口港讓腹地經濟和企業認識到,近在眼前的營口港能夠降低其運輸成本,加速其物流速率,擴大其生存空間。而營口港的目標就是要將裝卸碼頭建在這些公司門口。營口港堅信,在未來她注定要因位置優勢和規模優勢成為遼寧乃至東北大部分腹地城市的“外港”,而這正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公司助力區域和國家發展所必須承載的社會責任。
2007年,營口港吞吐量實現億噸,成為全國第10個億噸海港;2010年,突破兩億噸,2012年突破3億噸,從排名全國沿海港口第10躍居第8。集裝箱吞吐量2010年完成300萬標準箱,2012年突破480萬標準箱,成為全國內貿集裝箱疏運大港。
營口港一直堅信,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就是營口港的發展,東北企業和經濟的繁榮就是營口港的繁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就是營口港制定發展戰略的綱領和方向。營口港正是基于此來思考和布局公司的業務構成和未來發展,公司必須跳出自身發展,從更高的視野和更廣的角度來思考自身定位和戰略意義,從更深層次的責任使命來規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東北振興,物流是關鍵。隨著東北經濟的振興和營口港規模能力的飛躍性發展,營口港的位置優勢顯露無疑。營口港立足自身優勢,在此之上定位公司的核心業務,將公司業務鏈條和發展脈絡延伸與其中,將服務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作為公司經營的落腳點,致力于與東北振興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10年來,營口港始終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不動搖,積極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好港口設施配套。區域經濟建設需要什么樣的碼頭,營口港就建設什么樣的碼頭,需要多大的泊位,就建設多大的泊位,需要哪種功能,就增加和完善哪種功能。
遼寧是鋼鐵大省,每年都有大量礦石進口和鋼材外運,營口港先后建設了一個20萬噸級和一個30萬噸級大型深水礦石專用碼頭和同時能夠靠泊8艘5萬噸級船舶作業的鋼材專用碼頭;沈陽經濟區是我國裝備制造業中心,其成品大多體積大份量重,為此營口港建設了大件設備專用碼頭,碼頭門機起重能力達到600噸,為目前我國港口碼頭之首;東北地區是全國產糧基地。還有原油、成品油、汽車等專用碼頭,都是因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建,建成之后就投產,投產之后就創效,滿足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東北區域經濟的發展,適箱貨種與日俱增。營口港務集團大力發展集裝箱業務,建設了生產規模、管理系統都處于全國先進水平的集裝箱專用碼頭,并在腹地建立了十幾個陸港場站,開通了營口港國際客運班輪航線、東南亞外貿航線和全國第一條南北集裝箱天天班航線。40多條集裝箱班列輻射東北全境及內蒙古地區,經滿洲里過境的歐洲班列營口港的市場份額已占東北口岸的90%以上,成為歐亞大陸橋新的橋頭堡。
營口港務集團領導班子堅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動搖,向資本運營要資金,向科學管理要效益。2002年營口港上市以來,有效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進行了一系列資本運作,迅速擴大了港口規模完善了港口功能,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使港口發展有了資金保障。
提倡服務特色,提升服務水平是營口港這些年迅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手段。作為遼寧腹地城市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外港”,規模化了的營口港必須起到領跑作用,跨躍遼寧傳統的入海登陸瓶頸。營口港提出“以提高服務水平為先、以盡貨主最大滿意為本”的企業宗旨,堅持立足長遠,與大貨主、船貨代理公司、員工共同發展,積極推進大商務戰略,尋求港口與企業、港口與港口、港口與貨主、港口與其他運輸方式共同發展的經營模式。為做好遼寧腹地城市群的外港,營口港下大力氣發展現代物流業、保稅業務及信息化業務,不斷向腹地前移港口功能。同時加大合資合作力度,為港口腹地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完備高效的配套服務。
為適應區域經濟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對保稅業務的需求,2009年營口港擴大保稅業務,在港區內建立了距碼頭前沿只有600米的保稅物流中心,物流周轉快捷、成本低,提升了客戶的利潤空間。保稅物流中心設立后,港口功能增加,報關、檢驗、裝箱一體及出關退稅、進口保稅等,不但使進出口貿易變得更為快捷,而且也極大地減少了客戶資金投放量。營口港保稅物流中心的運營,極大地滿足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地區進出口貿易、深加工結轉、國際中轉貿易企業對保稅物流高層次的需求。對于加快東北地區物流周轉,降低物流成本,拉動加工貿易升級,擴大對外開放,促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上的主要港口,營口港保稅物流中心的運營也為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港口保稅物流的功能配套。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己任 堅持國企擔當
營口港務集團堅持國企社會責任擔當不動搖。
首先,通過主營業務的發展,承擔拉動地方經濟建設的國企社會責任。10年來,港口規模的擴大,帶動了地方運輸業、物流業、加工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10年前,各種運輸車隊在當地只有20幾家,現在已達100多家,僅集裝箱運輸車輛就有萬輛。而像鞍鋼新廠等因港而建的企業或落戶的投資項目就更是舉不勝舉。這些大企業、大項目的建設和落戶,改變了當地產業結構,拉動了就業,促進了社會和諧。
在救災、扶貧、幫困等社會義務方面,營口港勇擔大國企責任,每年都向定點扶貧單位撥放扶貧款;向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捐助資金。僅“十一五”期間,扶貧幫困用款就達1000多萬元。
隨著港口的發展,集團與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相互配合,有計劃地解決社會就業。10年來,直接安排就業崗位1萬多個。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港口生產受到沖擊時,營口港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僅不減員不減薪,僅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短短4個期間,就新增裝卸司機、裝卸工人兩千余名,員工年人均收入還較上年同期增長8.62%,這些都彰顯了一個負責任的國企在面對危機時的責任擔當。
公司發展后,一方面要反哺社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要讓廣大員工分享發展成果。這在營口港早已為一項不成文的制度。
營口港始終把加快港口發展,提高員工幸福指數作為港口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港口管理上,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認真貫徹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凡涉及港口發展、員工利益的重大問題一律經過職代會討論,維護廣大員工的合法權益。公司歷來重視和強調同工同酬,使廣大員工在港口有地位、有尊嚴、有責任、有幸福感和成就感。10年來,員工年人均收入已從1.73萬元,提升至5.5萬元,增幅達217%。
由于營口港地處我國沿海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港口,冬季寒冷,而港口是露天作業的行業,條件艱苦,對港口生產效率影響很大。如何將冬季生產賦予一種有生命力的、體現人文關懷的文化?
2003年冬天, “冬暖”活動正式啟動。從此,每年冬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未),以“讓一線工人感到溫暖,創造溫暖;讓客戶感受溫暖,受益溫暖”為主題的“冬暖”活動便在營口港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在“冬暖”活動中,上至集團董事長,下到每一名普通管理人員,都為“冬暖”活動捐款(購買鮮姜、紅糖、大棗及豬肉、蔬菜等),并晝夜24小時輪流值班,為一線工人送姜糖水。
隨著港口的發展和管理干部捐款的增多,從2009年開始,“冬暖”期間,還為夜班工人每人增加了一個免費饅頭和一碗白菜豆腐肉片湯,工人們稱為“冬暖饅頭”和“冬暖湯”。
每當春節來臨前,公司領導都會帶領管理干部一起為一線工人包過年餃子。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堅守生產崗位的碼頭工人都能像在家里一樣,吃上免費的餃子。且一線工人的夜餐全部免費。許多貨主感慨地說,這里雖然氣候寒冷,但是營口港總是熱騰騰的,好像沒有冬天!
“冬暖”文化密切了干群關系,貼近了港客關系,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一線工人的生產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港口冬季生產的作業效率,明顯地壓縮了車船在港停時,深受工人和客戶的歡迎,已滲透于港口生產經營工作之中。
除了每年為員工進行體檢,營口港務集團還分批組織員工到外地療養。集團每年投入60萬元,設立幫困基金解決員工突發困難。不論是重病突發還是遭遇自然災害,員工都無后顧之憂。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已是當前中國所有企業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問題。營口港認為,作為國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同時做好環保工作,不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國企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對于港口來講,忽視自身生產經營對環境的影響,對污染問題視而不見,對企業自身產生的負面影響、對企業形象的破壞等后果難以估量。自上市以來,營口港積極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港口建設和業務發展過程中,既要增量,更要質量,重視環境保護,全力打造綠色環保型港口。10年間,營口港投入5個多億于港區環境保護和治理。為建設一個生態環保綠色港口,公司在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包括:
專用碼頭分區
在近幾年的建設中,營口港的碼頭已實現專用化,形成了集裝箱、鋼材、汽車、糧食、大件設備、礦石、原油、成品油及液體化工品、煤炭和雜貨等10種類型貨物的專用碼頭。專用碼頭建設,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更為建設環保型港口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營口港根據專用碼頭的類型,科學布局各類泊位,將污染性與非污染性貨種的碼頭貨場逐一分開。同時,將污染性貨種遠離生活區,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貨種之間的接觸、混淆和污染,并采取多種措施減少煤炭、礦石等污染貨種對港區的污染。此外,公司還根據碼頭泊位布局需求,實施綠化工程,港區目前綠化面積已達70多萬平方米。既保證了貨運質量,又實現了環境保護。
環境污染防治
近幾年,營口港加大投入,致力于港口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建立了煤炭和礦石堆場防風網、散貨車輛沖洗臺、油污水處理場、綜合污水處理場、溢油應急設施;實施了中水回用工程、油罐區鍋爐脫硫除塵工程、太陽能改造工程等;全部拆除了港區和生活區的大小鍋爐房,將分散的燃煤供熱改為電廠集中供熱;在港區建立了7個大氣環境觀測站;建立了垃圾處理場,并及時對船舶、生產、生活等各種垃圾進行分揀和銷毀處理。
為了減小港口營運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公司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堅持環保“三同時”制度,并在鲅魚圈港區先后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化工污水處理廠、礦石污水處理廠等共計7座污水處理廠;后續投資1000萬元對鲅魚圈油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投資約500萬元將堆場內原有礦石污水處理廠進行擴能改造。
2009年,營口港投資800萬元在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中水回用設施,每年可節約用水24萬噸,節約用水成本約70萬元,每年COD減排約為9噸。散貨堆場雨污水處理廠中水全部用于堆場噴淋降塵使用。在仙人島港區已投資3000多萬元,配套原油罐區建設一座油污水預處理廠,并在港區建設一座綜合污水處理廠,綜合處理成品油污水、化工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可全部實現中水回用。
2012年,營口港響應遼寧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碧水工程”規劃,投資650萬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一座,新建和改造管網3.2公里,建設污水提升泵站4座,將港區產生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并達標回用,可削減化學需氧量約15噸/年,削減氮氧化物約1.5噸/年。
粉塵污染是港口的另一主要污染物,近些年,公司投資近兩億元,建設專業化煤炭和礦石堆場防風抑塵網;還在礦石、煤炭等粉塵較大貨種的作業區域安裝固定噴淋系統,實現了貨垛的全覆蓋。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港口的粉塵污染。值得一提的是,A港池專業化煤炭堆場23米高防風抑塵網關鍵技術項目已被列入國家交通運輸部科技成果推廣和企業創新項目。
節能減排推進
在積極推進污染物減排的基礎上,營口港還加大了技改力度,全力實施節能減排,積極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營口港斥資近億元,率先實施場橋“油改電”工程。截至2011年,鲅魚圈港區72個集裝箱區及所有場橋油改電全部結束。目前運行穩定,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據測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削減率可達60%。此外,原來柴油發動機組啟動時,其排放的氣體中含有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污染物,改造后則有效避免了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等的排放。
LED作為一種新型的節能、環保的綠色光源,是未來發展的趨勢。2012年,營口港在港口行業率先嘗試LED節能路燈及高桿燈改造工程,總投資970萬元,共改造和新建134盞路燈,29基高桿燈,較原高壓鈉燈每年可節電118萬千瓦時左右,節省電費140萬元左右,節能量476噸標準煤/年。
此外,營口港大力推廣使用太陽能,總投資590萬元,完成鲅魚圈港區浴池太陽能節能改造工程,實現全自動恒溫變頻供水,節水量達到32%。每年可節省資金100余萬元,同時取消燃煤鍋爐5臺。每年可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26噸、氮氧化合物23噸、二氧化碳8139噸。
自然生態保護
在自然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的今天,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注重對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成為對企業的一道考驗。營口港做到建設項目與環保設施同步評估、同步設計、同步建設。2005年,仙人島港區開工建設時,公司制定了“不毀一棵樹”的原則,不惜斥資數千萬元保護仙人島原貌,將南堤延長4公里。
營口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尋求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保護,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弘揚“店小二”精神 實現與社會和客戶共發展
“發揚創新店小二精神,為客戶服務,與客戶共贏”是營口港樸素而又真摯的服務理念。
進入2007年,營口港即將邁入億噸大港行列。公司領導適時提出了新時期營口港的服務理念—“店小二”服務理念,并指出,“店小二”式的服務精神是營口港的傳家寶,是港口發展的寶貴財富。這一理念讓廣大干部員工時刻不忘營口港是從遼河灣里走出來的小港,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在客戶面前,從集團董事長到每一個員工都是“店小二”,要用創新新時期營口港的“店小二”精神,為客戶服務,與客戶共贏。
廣大員工積極認同集團領導對于服務理念的總結和要求。各基層單位紛紛自發地組織了關于“店小二”服務理念的討論。經過討論,廣大員工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一個人人爭當“店小二”以做新時期營口港“店小二”為榮的實踐熱潮在營口港轟轟烈烈地興起。
從服務理念到服務模式的創新,從集團“店小二”式服務理念的提出,到全員“店小二”式服務的自覺實踐,使港口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發展品質越來越好,成為全國沿海港口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在繼2007年實現億噸之后,僅用3年時間,就突破了兩億噸,成為從億噸到兩億噸用時最短的第二個港口。
目前,營口港的“店小二”式服務已得到了廣大客戶的共同認可。在營口港,不論是辦理業務,還是參觀考察,在港口的任何地方,人們都會體驗到營口港人獨具特色的“店小二”式服務。港內設有24小時投訴電話,信息平臺24小時為客戶提供船舶、氣象服務。在營口港,上至港口老總,下至每一個工人,都是營口港的“店小二”。營口港的“店小二”服務被評為全國交通系統2011年創新管理一等獎。
近年來,在自身服務上,營口港獨具特色的“店小二”式服務已成為員工共同的自覺行為,深受業界內外廣泛好評;在延伸服務上,營口港的多元化經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在與國內諸多大企業集團聯手合作共同開發經營港口物流產業的同時,營口港務集團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港口貿易、港口地產、港口酒店、船貨代理、船舶燃料供應、物流金融服務等等都已初具規模。現在客戶在營口港走貨,有船貨代理為其辦理相關業務;貨物卸到港口,有港口貿易部門為其辦理貨物貿易;客戶在港口逗留,可入住港口不同風格與標準的酒店。多元化經營不僅擴大了港口規模,創造了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更為港口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1年,港口服務業收入已占港口總收入的30%。
一百四十多年前,營口是東北最早開埠的口岸;一百四十年后,營口港用上億噸的規模站在了中國十大港口行列。這是一個新的歷史高度,也是營口港人承載百年、跨躍百年的責任。
以港興市,興港報國,用良好的業績和發展回報投資者,這是營口港的目標,也是港口人光榮的使命。營口港用樸素而又堅定的責任之心完成了一個跨越百年的命題,用成就見證了一個大港的崛起。為了中國夢,為了東北地區的繁榮與騰飛,為了一個國企的光榮使命,營口港有責任制造一個大港的重量與規模,有責任為東北找到一條最短距離的出海大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