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現狀與未來
2014-03-27 13:38:27
Landbridge平臺
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能否一直保持封閉狀態,還是個未知數。對于受政策影響的業務要去政策化,或可避免在未來陷入被動。
1月6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在青瓦臺舉行就任后的首次新年記者會。她用“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緊密”來形容目前的中韓關系。
在中韓兩國貿易高速增長的帶動下,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也蓬勃向上。2004—2013年十年間,黃海定期船社協議會(黃海協會)會員承運的集裝箱本港貨箱量從132萬TEU增加到248萬TEU,增幅達到88%。其中,出口年均增幅7.5%;進口年均增幅6.2%。
但出口箱量的波動較大,在2008年、2009年出現了7.8%和15.46%兩次較大的貨量下滑。進口箱量的增長相對平穩,除了2008年箱量減少2.94%外,其他年份都保持相當好的增長。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韓貿易向好的積極帶動下,中韓集裝箱海運需求還將保持一定增幅,筆者對中韓航線的未來預期持謹慎樂觀,但前提是目前的游戲規則不發生根本性改變。
特點和現狀
外貿形勢的不斷向好為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但從航運的角度看,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屬于“在監管下發展,在爭議中壯大”,其運作方式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協會制度提供秩序保障
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區別于其他市場的最大特點是其由兩家民間協會共同管理。一家是黃海協會,一家是中韓客貨班輪專業委員會(客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協會)。
黃海協會目前有會員29家,均為經營集裝箱運輸的班輪公司,這些企業在數量、航線、周運力上情況基本相當。黃海協會監管的范圍是寧波以北的港口與韓國各港之間的海上運輸(由于東南、華南-韓國市場有相當一部分香港、臺灣地區以及外資班輪公司經營,黃海協會僅涉及寧波以北航線。本文中韓集裝箱海運市場均特指黃海協會所轄航線),截至去年9月,黃海協會中方會員每周運力20800TEU、46航次;韓方會員每周運力19200TEU、39航次。
客貨船協會是中國船東協會的分支機構,目前會員單位13家,均為中韓合資企業,經營中韓之間的客貨班輪運輸。客貨船協會成員運力共計13艘,周運力8200TEU,每周運營35航次。
由于兩家協會均涉及中韓之間的集裝箱運輸,且部分航線存在交叉重疊,兩家協會針對運力投放和運價管理等事宜建立了對話機制。可以說,經營中韓航線集裝箱運輸的絕大部分班輪公司非中即韓,而且都是協會成員。在此區域經營的非協會成員班輪公司,無論是專營還是捎帶,均不受兩家協會的約束和管理。多年來,兩家協會作為政府與會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為規范行業、穩定運價、推動市場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去年黃海協會會員承運的集裝箱貨量共248萬TEU。其中,出口130萬TEU,同比增長2.36%;進口118萬TEU,同比增長12.19%。客貨船協會會員承運的集裝箱貨量從2005年的36.5萬TEU增加到去年的51.5萬TEU,同比增長41%。
除了協會,另一個為中韓集裝箱海運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是中韓海運會談機制。1993年開始的中韓海運會談機制是在兩國政府主管部門之間進行的,至今已持續21年,協調解決了一系列海運政策、合作、市場監管等主要問題,促進了兩國經濟的發展。除了政府官員外,會談通常邀請兩家協會的中韓雙方會長、秘書長以及港航企業代表列席。中韓海運會談的一部分議題由兩家協會提出,主要內容涉及航權分配、運力投放、市場管理等。
協會制度促進市場穩定
黃海協會最早由韓方發起成立,2002年中方加入。韓國之所以成立協會主要是由其“抱團”的民族特性決定的,同時也是國家政策引導的結果。為了避免中小型班輪公司的生存空間不受擠壓,韓國政府有意讓韓進海運、現代商船等大型班輪公司避開中韓航線,而讓中小型班輪公司組團對抗來自他國班輪公司的競爭,這與中國的中遠集運、中海集運、中外運航運等國企始終領軍中韓航線有所不同(中韓航線上最為重要的4家班輪公司中僅達通不是國企)。所以,盡管近年來釜山航線經營慘淡,但韓國班輪公司罕有退出的情況,這主要得益于它們之間緊密的合作:一方面,高密度的艙位互換使得每一條航線、每一艘船都由多家班輪公司共艙,即使虧損也數額有限;另一方面,這些韓國中小型班輪公司普遍都是韓日航線上的經營人,對韓日市場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各班輪公司分港口投船、互換,全方位覆蓋所有韓日偏港,而且內部嚴格的份額制度保證了運價常年維持在高位。任何班輪公司一旦在運價、運力和份額方面有所違規都將被施以重罰。韓日航線上的超額回報是韓國班輪公司能夠容忍釜山航線虧損的另一原因,也是韓國班輪公司阻擋中日班輪公司進入韓日市場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中國班輪公司之間雖也有合作,但在緊密度和穩定性方面就相差甚遠了。
盡管市場環境不佳,班輪公司仍需謀求發展,于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在黃海協會內應運而生——協會會員投票選舉新開航線的操作方,由其負責投船和運營,協會會員根據各自需求分享艙位,并按比例分攤艙位成本。這種模式既加強了班輪公司間的合作,也降低了班輪公司的開線成本,更重要的是市場整體運力得到了有效控制,可謂一舉多得。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