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為何改走鹽田港?
2013-05-24 14:08:28
Landbridge平臺
圖:隨著大批珠三角代工廠北移至內陸省份,不少出口到歐美的貨物已轉往深圳和廣州港就近裝卸/資料圖片
自2012年開始,在深圳、惠陽擁有兩家大型廚具加工工廠的港商郭岳榮,將他每年價值近2億元人民幣的出口貨物大部分轉移至鹽田港,再由此海運至歐洲、北美及亞洲國家。而在此前25年間,他的主要出口貨物一直是從香港葵青貨柜碼頭中轉向海外運輸。郭岳榮說,是歐美的大客戶不斷給廠商提要求將貨物轉移至深圳港出海。因為不論從貨運距離,還是碼頭操作成本,深圳港比香港更具優勢。
文/圖:記者 唐剛強
在工廠負責船務的楊佩玲小姐給他算過一筆帳:從深圳工廠運出一個40呎貨柜的貨量,運輸至香港碼頭裝船,陸路運輸花費港幣2400元,碼頭裝船費用港幣3000元;而到附近的鹽田港上船,總計花費人民幣2200元,折算成港幣約2800元,綜合成本只及香港的一半。
深港從“三七”到“七三”
現在,郭岳榮的貨物在深圳港與香港港的裝運比重為7:3,而在五年前的比重則相反是3:7。2008年,他開始將部分工廠的貨物由香港葵青貨柜碼頭轉移至鹽田港出口,以降低成本。
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大量生產加工企業倒閉,行業利潤率下滑,深圳港便實施“珠江戰略”,與珠江水網碼頭達成聯盟,降低水路集疏運成本,簡化通關手續,與香港港口爭搶珠江口的貨源。深圳港的貨物代理服務業也向中小外貿訂單提供散貨拼柜服務,吸引了大批深圳、東莞、惠州加工廠的出口貨源。
歐美客戶指定深穗拼箱
在隨后的5年間,受制于人工成本、用地成本大幅上漲,加上廣東省推出“騰籠換鳥”政策,大批珠三角代工廠外遷北移至內陸省份,歐美市場的貿易訂單亦漸分散予內陸省份的工廠,這讓香港港口在與深穗在珠江口貨源腹地的爭奪上,陷入被動。
在記者走訪的數十家珠三角製造工廠中,超過60%的製造商將在深圳港、廣州港的貨物裝卸量比例調高至七成以上,不少歐美的訂單客戶則直接指定將貨物拉至深穗港口拼箱。
珠江口貨量涌向深圳港
這一變化很快反映在香港港口在珠江口的攬貨箱量上出現連番跌勢。去年,香港葵青貨柜碼頭在中流作業、公眾卸貨區和內河運輸量大跌19.3%,今年1至4月,續跌13.3%。而深圳港水水中轉的貨柜大幅增加。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內支航線上的吞吐量同期增幅高達62.14%,達20萬標箱。
上月爆發的碼頭罷工潮,也讓郭岳榮對香港港口業感隱憂。他的好友馮志明在深圳的五金塑膠工廠,一年從香港港口出口700多個貨柜。但今年4月,受香港罷工潮影響,出口歐美的貨柜全部被迫改在鹽田港裝船。
郭岳榮感嘆道,近30年的外貿加工生涯見證?深港港口之間的競爭歷程。1986年北上珠三角辦工廠時只有36名工人,當時鹽田港還未開發,深圳只有零星幾個小港,所有的外貿貨物需轉運至香港再出口歐美。如今堅持下來的郭岳榮,工廠規模越做越大,平均一個月生產的廚具訂單增加至300萬件,工廠規模已達千人,而深圳港亦已成為二千萬箱級的世界樞紐港。
“近兩年,深圳港口的國際航線、班次增加,已可與香港媲美”,他認為,就是在自由港環境、操作效率等香港的“老本”優勢比拼上,深圳也在逐步接近。深圳港在東西部陸續配置的“保稅港區”,可抵減香港自由港政策紅利。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