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站:中歐班列背后的青春力量
2021-05-13 09:39:10
Landbridge平臺
在阿拉山口站,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每天穿著黃色調車服扒在列車上,在寬、準軌場和換裝庫來回穿梭,把一節節零散的車輛編組成列。就是這群年輕有活力的青年人,承擔著把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口岸安全順利運輸到全國各地的重任。
“我們是阿拉山口站調車人
一群鐵路調車場上的真漢子
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眼中寶
在單位,換上調車服
我們就是調車場上的硬漢!”
今年22歲的孔令昊是一名初入調車工作的連接員,剛剛走上調車崗位時,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他的內心有些失落。“進入鐵路,我以為帥氣的制服,飛馳的火車才是我的歸屬。而現實是從事了無論刮風下雨、風吹日曬,只要作業任務來了就要扒上奔馳列車的調車工作,在站場里連接、推進、解體、編組……循環往復。”孔令昊說。
師傅李文龍看出了孔令昊的心事,安慰他說:“鐵路崗位千百個,缺一不可,少了誰我們鐵路這個大系統都不能正常運轉。鐵路調車工作雖然臟點累點,每當看到一列列經我們雙手編組成的貨運‘長龍’平安順利開往祖國的天南海北時,我感到很欣慰和自豪。”
“我的師傅雖然只比我大7歲,但從事調車工作已經10年了,師傅總是說,調車是個技術活,雖然不要很高的學歷,但絕對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喜歡調車,也熱愛這個工作。”孔令昊說。
師傅李文龍的話令孔令昊明白,鐵路工作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崗位不同,孔令昊從事調車工作的決心更加堅定,死心塌地跟著師傅學習調車技術。
在阿拉山口站各股道間、貨運場內像李文龍師徒倆這樣默默付出、甘于奉獻的調車人比比皆是,他們沒有豪情萬丈的誓言,但作為阿拉山口站青年一代的調車人,他們用行動踐行著青年一代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建功立業的號召。烈日下,與高溫戰斗;風雪中,與嚴寒抗爭。解體,編組,再解體,再編組,這是他們不斷重復的工作,不為別的,只因為肩上承擔著調車的責任。
我是阿拉山口站調車人,我自豪!
(來源: 阿拉山口鐵路口岸)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