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小鎮的文化融合烙印
2016-08-09 09:38:31
Landbridge平臺
“一帶一路”全球行中亞記者小分隊7日來到距邊境約30公里的哈薩克斯坦小鎮扎爾肯特,探訪絲綢之路的歷史印記。
記者在小鎮中心的巴扎附近發現一座奇特的清真寺:它的拱門明明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宣禮塔卻飛檐斗拱,彩繪繁復華麗,中國北方皇家園林的雍容華貴風范凸顯無疑,頗有頤和園佛香閣的神韻。
圖為扎爾肯特清真寺正門
圖為清真寺中式宣禮塔
這……是什么情況?
滿腹疑惑的記者登門拜訪,發現這座清真寺是中國與中亞國家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實例。
原來,這座清真寺始建于1887年,耗時5年完工,于1892年建成開放。它由當地穆斯林募捐修建,負責設計的是中國設計師洪比克(音譯)。
圖為清真寺主殿的內部細節
圖為清真寺主殿外側
圖為從院落內側看清真寺正門
為何當地穆斯林會邀請中國設計師?原來,當地有長老曾到過離扎爾肯特約100公里的中國伊寧,那里也有類似的融合中式和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長老們非常滿意,遂決定由中國設計師擔綱。
圖為清真寺博物館陳列的主殿結構圖
圖為清真寺內的一只中式燈籠
除了洪比克,約有100名中國和當地的能工巧匠參與清真寺建設,此外還雇傭大量當地工人。扎爾肯特是多民族聚居地,居民涵蓋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漢族等。為協調建設工作,出資方還雇傭了幾名精通多語言的當地人做翻譯。
清真寺建成后,成為扎爾肯特和周邊地區最大的穆斯林宗教活動場所。鑒于它的重大歷史意義,以及出于文物保護的目的,蘇聯政府于1978年頒布命令,將清真寺改為博物館,成為永久性的文化紀念場所。
送彩蛋:扎爾肯特隨手拍
圖為扎爾肯特市中心一處休閑公園
圖為衛國戰爭勝利紀念雕塑
圖為一名兒童走過扎爾肯特衛國戰爭勝利紀念碑
圖為當地一家私人小院的圍欄,看來,主人有越野情懷,還青睞中國的熊貓
圖為停在路邊的俄制“尼瓦”經濟型四驅越野車
圖為扎爾肯特的晚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