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的貨車滿了
2019-04-12 12:13:16
Landbridge平臺
■ 昔日大風口,如今抓住中歐班列新風口,引來人流物流資金流
■ 中歐班列運單從一天1批到一天6批,從一天40多張到現在300多張
夜深了,繁星掛在天邊,與地上點點燈火連成一片。阿拉山口,夜晚格外繁忙。亞洲最大的集裝箱換裝庫——中鐵集裝箱阿拉山口站換裝庫里,吊車正把集裝箱吊起平移,放到哈薩克斯坦的火車上。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四季大風吼,遍地黑石頭”……楊永紅是火車站的老站長,干了近30年,順嘴就說起了當地老輩人耳熟能詳的順口溜。火車汽笛聲整夜不絕于耳,揉了揉眼睛,老楊喝了杯濃茶趕走困倦,繼續忙著調度指揮。
“一天到晚都是,嗚——嗚——喀嚓喀嚓,耳朵里被汽笛聲灌滿了。”楊永紅怎么也沒想到,不到30年,變化能有這么大。當年鐵路修到了阿拉山口,他也跟了過來。“眼看著就一個感覺——空曠。邊防連的哨樓之外,只有茫茫戈壁和光禿禿的山巖。”
“看到阿拉山口的樹了嗎?”楊永紅說,幾乎每棵都有3根木棍搭起支架。一年里,八級以上大風天氣就有160多天。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從沿海到內陸,阿拉山口成為我國鐵路、公路一類口岸。此后,我國第二座大陸橋——北疆鐵路開通,東起烏魯木齊西站,西至我國與哈薩克斯坦相鄰的阿拉山口站……聲聲汽笛提醒著人們,曾經的不毛之地,開始繁忙起來。
“我們的鐵軌和哈薩克斯坦的鐵軌,一個是標準軌,一個是寬軌。進出口班列都要在阿拉山口火車站換裝,以前風一來就啥都干不成了。”楊永紅說,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班列推廣,阿拉山口也建成了室內換裝庫,不分晝夜都能作業,“一趟中歐班列不少于41節車廂,兩小時就換完了。”
休息不到1天,又該趙立鵬出車了,一出去就得兩天多。他負責中歐班列駛出國門前的最后一段——奎屯至阿拉山口區間,已經跑了多年。
一開始,趙立鵬每月只有一次值乘任務,到2015年變成了每周一列,如今幾乎每天一列,與幾年前比,工作量翻了五六倍。“當時還跟搭檔打賭,說再過幾年肯定每天都能開上中歐班列,當時的玩笑話早已變成現實。”
開到阿拉山口站,趙立鵬就算完成任務了,接下來列車會在這里換裝。他觀察過,班列剛開行時,很多車廂都是空的,或者有去無回。現在,貨源越來越充足,很多企業都會選擇中歐班列運輸,來回的車廂都經常滿滿當當。
貨運車間聯運值班員加依拉·霍前介紹,中歐班列的運單從2011年一天1批,到一天6批,從以前一天40多張,到現在300多張。這種變化,讓她深刻感受到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國家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
綜保區內,阿拉山口振德醫療醫用紡織公司的工人忙著紡紗作業。“生產的醫用紗布主要銷往歐美市場。”副總經理秦松祥說,企業所需原材料從中亞國家進口,不僅運輸方便,價格也相對偏低,銷售出口可以通過中歐班列直接發往歐洲,各項成本大大降低。“我們的設備,年生產醫用特種棉紗8000噸,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不少。”
渝新歐班列始發后不久,阿拉山口成為新疆首個綜保區。封關運營以來,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企業也競相投資,百余家企業先后落地,重大項目工程陸續開建。2018年,區內新增73家企業,招商引資到位9.48億元,貿易企業過貨量超138萬噸。
“在這里,廠房3年免租,還有電費補貼、運輸補貼……生產的布料,按盈利利潤算,一米布高出0.2元,這是我們的優勢。要加大生產力度,爭取打開國外市場。”阿拉山口市億利達紡織公司董事長洪我遵說。
昔日大風口,如今抓住中歐班列的新風口,引來人流物流資金流,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