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吹石頭跑”到“亞歐樞紐港” 新疆阿拉山口“老大”成長記
2018-09-21 11:46:18
Landbridge平臺
陶生俊在阿拉山口市教了半輩子的書,每當他回想起這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仍難掩激動。
隨著中歐班列過境量的逐年增長,這座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邊陲小鎮,已經從“風吹石頭跑”的一片荒灘,成長為亞歐之間的重要鐵路樞紐港。
從荒灘到現代化新城
阿拉山口本沒有城鎮,幾十年前僅有氣象站播送的天氣資料,和邊防哨卡的一封封家書,對外述說著這里惡劣的自然環境——由于地處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之間一個喇叭狀的狹長地帶,從哈薩克斯坦吹來風在這片狹長地帶中肆虐,在邊境哨卡執勤的士兵,常常需要將自己與建筑物拴在一起以確保自身安全。
1990年6月,隨著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口岸,讓外界第一次注意到了這里的區位優勢:出國門12公里,即是哈薩克斯坦邊境口岸,這也使得阿拉山口成為了邊貿淘金者的新選擇。
1992年,師范畢業的陶生俊,來到阿拉山口任小學教師。這所名為“烏魯木齊鐵路局北疆鐵路公司阿拉山口鐵路小學”的學校,最初的學生僅有8名,除了鐵路職工子女,即是外來務工者子女。
彼時,阿拉山口尚無城市的概念,僅以鐵路口岸為中心,散居著各式的土胚房。一所學校、一家醫院是整個地區僅有的兩棟“高大”建筑物。由于處于溫帶荒漠氣候區,阿拉山口降水量稀少而蒸發量大,不適宜樹木生長,風裹挾著砂礫在荒灘上橫行。
在陶生俊的印象里,最初來阿拉山口的幾年,這里的風沙總是特別大,“晚上睡前窗戶不關緊,第二天醒來家里面全都是沙子” 。
而到了風刮得最厲害的日子,家長不讓小孩上學,“風太大了,有時候到10級以上,會把小孩吹跑”。
陶生俊還記得,當時有老師教了一個詞語,叫“嫩綠”,但是找很久也沒有找到一片符合特點的葉子給學生看。
但正是在這方連一片“嫩綠”樹葉也難覓的荒灘上,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卻拔地而起。9月初,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阿拉山口市,盡管依然伴隨著大風,但隨著綠化面積的增長,整個城市卻再無塵土飛揚。
在寬闊的馬路兩側,分布著各式的飯館、酒店、進出口商品專賣店,盡管這里已經是祖國邊陲,但大街上依然能聽到經商者、務工者、游客所帶來的各地方言。
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學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是不斷開放口岸經濟,帶來了阿拉山口市的繁榮。
近七成中歐班列從這出境
1995年,阿拉山口公路口岸正式開放,2010年,阿拉山口機場建成通航,2011年,隨著“渝新歐”國際貨運班列開通,阿拉山口又成為了中國與歐洲之間貨運班列的主要通關口岸。
此后,阿拉山口的區位優勢被更多的城市所注意,蓉歐、鄭歐、長安號等國際班列也相繼開通。目前,每年經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歐班列已占我國開行班列總量的近七成。
阿拉山口海關監管科副科長李宏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8年1月至7月,阿拉山口海關監管中歐班列1328列、57.76萬噸,同比增長32.4%和55.9%。今年以來,阿拉山口海關共監管中歐班列10條線路,到達歐洲13個國家、36座城市。
“伴隨著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的增長,和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阿拉山口已逐漸發展成為集通關、貿易、保稅物流、加工、倉儲、金融、旅游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沿邊新興口岸城市”,張學海說。
2012年12月,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市,形成了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員會、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三位一體”的管理架構。
如今,在這座人口僅逾萬人的小城市,GDP增長迅速,從2013年的36.8億元,增長到2017年末的60億元。
2000年以后,河南人楊玉芳也來到阿拉山口。她原本在商丘老家務農,收成不好的時候經常節衣縮食,經先來阿拉山口一步的親戚介紹,決定來此闖一闖。如今,48歲的楊玉芳已經在此定居,經營一家機械設備的租賃店,而兩個兒子在這里上學、工作,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阿拉山口已經從最初來了立馬想走的一處荒灘,變為了生機勃勃的現代化新城”。
發生著急劇變化的城市中,陶生俊所在的學校也有巨大的改變。原本的“烏魯木齊鐵路局北疆鐵路公司阿拉山口鐵路小學”,隨著2004年鐵路機構改革,變為了九年一貫制的阿拉山口市中學,學校占地面積也由最初的3000多平方米,增加到10萬平方米,在校學生人數也增加到800多名。
陶生俊發現,學生人數是地方經濟的晴雨表,“2013年建市以前,學生人數最高的一年達到了700多名,而現在是830多名學生,以及410名左右的幼兒園學生,顯示出隨著阿拉山口市經濟的持續增長,學生人數也在穩定持續增長”。
如今,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阿拉山口市由當年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成為了集鐵路、公路、航空、輸油管道四種運輸方式兼有的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一類口岸,也是全國最年輕最繁忙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之一。阿拉山口口岸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大通道和集散地,是新疆乃至全國對中亞和歐洲陸路開放的重要樞紐和平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