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邊境口岸策克:戈壁“嘎查”的華麗轉身
2018-07-06 09:43:17
Landbridge平臺
盛夏清晨,暑熱漸起,在西北戈壁深處的中國對蒙陸路口岸策克,載滿煤炭的半掛車宛如長龍,有序入境。
額濟納海關監管一科科長吳胡日查,身著深藍色制服,在進境智能卡口抬桿處,注視著顯示屏上的車牌號、載重量等信息。“報告指揮中心!稱重成功,等待放行!”他手持對講機,聲音洪亮。
一輛準備入境的運煤車正在通過策克口岸智能卡口。新華社記者于嘉攝
這是額濟納海關對智能卡口管理系統進行的一次測試。吳胡日查說,每天有1400多輛跨境運輸貨車進出境,智能卡口近期上線試運行后,這些貨車經過提前申報,到達卡口時,其車牌號可被自動識別,若無異常提示,就完成了通關。
“車輛通過智能卡口就像走高速公路ETC通道一樣順暢,驗放過程僅需35秒至50秒。”吳胡日查說。
這是策克口岸提升開放水平的一個縮影。策克口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戈壁腹地,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之一,2017年貨運量位居中國公路口岸第4位。
1992年,策克口岸被自治區政府批準為季節性開放口岸時,只是一個人煙稀少的邊境嘎查(村)。
“一處院子,幾間土房,缺水少電,口岸監管場所十分簡陋。”額濟納海關副關長包慧泉回憶起20年前的經歷時說,查驗基本都靠人工,效率較低,直到2002年才有了一座像樣的聯檢樓。
準備接受查驗的入境車輛。新華社記者于嘉攝
隨著中國向北開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蒙經貿交流合作不斷升級,2005年,策克口岸被批準為中蒙雙邊性常年開放陸路邊境口岸,海關、邊檢等聯檢機構在當地加快組建。
2008年11月,額濟納海關掛牌成立,工作人員由七八人增加到20多人。當時,王龍從大學畢業,考入額濟納海關,見證了中蒙能源通道上這一重要口岸的興盛歷程。
“進口煤炭從最初一年幾百萬噸增加到現在的上千萬噸。”王龍說,原來只有幾處零星的房屋,后來建了柏油路、小廣場、商鋪和酒店,越來越多商人來此“淘金”,更多游客也來一探究竟。
策克口岸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統計顯示,26年來,策克口岸從臨時過貨到季節性開放,再到常年開放,累計過貨逾1億噸,貿易額達56億美元,出入境人員330多萬人次,出入境車輛280萬輛次。
貿易量激增,通關更需順暢。為此,額濟納海關在貨運監管現場實行“早8點至晚8點”工作制度。“年均貨運量上千萬噸,我們只有四五十人,必須提高科技查驗水平。”額濟納海關關長成占友說。
“請把車引導進入H986,啟動查驗程序!”關員李幸蔚通過監控室的話筒說。
“收到!”同事在查驗現場答道。
額濟納海關工作人員整隊集合,開啟新一天的工作。新華社記者于嘉攝
“每天,這樣的聲音重復幾十次。”李幸蔚說,通過H986大型車輛/集裝箱查驗設備,一輛被重點監控的貨車只需幾分鐘就能查驗完畢。除此之外,貨車GPS定位系統、車輛底盤掃描儀、人體金屬探測儀等高科技查驗設備也陸續投入使用。
近年來,海關實施“單一窗口”改革,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近期劃入海關,這些改革舉措既有效守護國門,又明顯降低企業的通關成本。
額濟納旗慶華馬克那林蘇海特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從事了10多年跨境煤炭貿易。該公司物流辦主任李伯陽說,近三四年來,從報關到放行,從至少3天減少到1天以內,“跑腿辦事少了,壓貨時間短了,資金流動快了。”
額濟納海關旅檢科關員張晾介紹說,海關、邊檢等部門還推出旅檢快速通道,幫助發生急病、受傷等狀況的蒙方人員快速入境、接受診治。
蒙古國商人妮瑪每周從策克口岸出入境四五趟,她說:“口岸的通關速度越來越快,監管人員的服務態度也越來越好。”
(來源:新華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