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中尼陸上通道“最后一公里”
2018-05-10 09:04:49
Landbridge平臺
“有了這條路,現在從吉隆鎮到吉隆口岸熱索橋只需要40分鐘左右,想回家隨時都可以回去。”在賓館做服務員的尼泊爾女孩瑪雅用生疏的普通話說。
216國道吉熱段,吉隆縣城至吉隆口岸熱索橋,全長94公里。對中尼兩國而言,這段路是中尼陸上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吉隆口岸已經升級為國際口岸。2018年第一季度進出口貿易總額達6億多元,旺季的時候,每天進出的貨車可以達到100多輛。”吉隆縣委常委、吉隆口岸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健介紹。
然而,3年前受地震影響,這段舉足輕重的道路多處受損,部分路段路基沉陷垮塌和移位、路面破損開裂,僅塌方點就有十幾處。
通道受阻!商貿受阻!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中鐵二十局集團西藏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招標承擔起災后恢復重建任務。
但重建并非一帆風順,困難可謂層出不窮。而受損最嚴重、重建最困難當屬從吉隆鎮至吉隆口岸24公里的路段。
“最大的困難是由于路段坡面都在45度左右,坡面松散破碎,堆積體多,極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特別是雨季,施工中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險情。”公司項目部負責人岑繼興介紹。
記者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走訪了吉隆鎮到吉隆口岸熱索橋段。當天,陰雨綿綿,路面比較濕滑,有些路段還有很多石頭從山坡上滾下,只能觀察后迅速通過。在K81段,記者看到,168米左右長的滑坡段,幾臺大型挖掘機來回扭動,工人正在進行滑坡整治。“這是最大的一處滑坡路段,坡度有45度多,當時搶通的一段土路,邊上就是懸崖,施工危險性極大。”總工程師樂建慶說。
為了不影響中尼通商,公司重建中實行邊修邊通,“我們沒有采取全封閉式施工,而是在保通的前提下施工,這個難度非常大,也影響了施工進度,但這極大地保證了中尼商貿關系不中斷。”岑繼興說。
吉隆口岸熱索橋,幾輛尼泊爾商人的貨車正在等待檢查通關,通商正在有序進行。截至目前,216國道吉熱段重建工作已經基本全部完工。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