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岸通關迎來新監管模式
2018-04-25 10:25:02
Landbridge平臺
中國口岸通關迎來新變化。4月20日,原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口岸一線旅檢、查驗和窗口崗位實現了統一上崗、統一著海關制服、統一佩戴關銜。
“要以釘釘子精神,高質量地完成中央交給的改革任務。”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當天表示,海關將以機構改革為契機,結合海關業務改革,同步強化監管優化服務。在通關環節上做減法,優化營商環境,為擴大開放作貢獻;在監管效能上做加法,攥緊拳頭,重拳打擊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國門安全。
中國口岸通關的新變化首先體現在旅檢監管方面。旅客進出境由原有的8個環節,整合優化為衛生檢疫、申報、現場調研、查驗、處置5個環節。
同時,海關與檢驗檢疫的原旅客通道合并,監管檢查設備統一使用,行李物品只接受一次查驗。對外統一使用海關標識,設置統一的政策宣傳設施。
“通過業務改革切實便利旅客通關,展現機構改革后中國海關的新形象、新職能、新服務。”首都機場海關旅檢處旅檢六科副科長殷佳杰說,“北京海關整合后,形成統一的作業現場和隊伍,實現了進出境旅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處置放行。”
在通關作業方面,統一通過“單一窗口”實現報關報檢,對進出口貨物全面實施一次查驗,憑海關放行指令提離貨物,實現一次放行。
針對運輸工具的登臨檢查,原有關檢3個監管環節,優化整合為檢疫處置、登臨檢查兩個環節,由海關根據對運輸工具開展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登臨檢查等不同檢查要求,安排調度各類專業人員實施作業。
在輻射探測上,統一使用一套輻射探測設備,進行一次探測。在郵件監管方面,原有的關檢17個監管環節,優化整合為郵袋消毒并放射性檢查、查驗、分流處理等6個環節。
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處長陳平表示,在海關總署統一領導下,4月20日起,北京海關在通關作業申報查驗放行“三個一”等7個業務領域完成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優化整合。
在進口貨物查驗調撥方面,在關檢業務整合前,進口貨物到港存入進口監管庫后,需先分別進行報檢、報關,如被系統布控查驗,需首先將進口貨物調撥至海關查驗中心接受海關查驗,海關放行后,再將貨物二次調撥至檢驗檢疫查驗場地,接受檢驗檢疫查驗,再進行后續的處置放行手續,總共需要6個操作環節。
關檢業務整合后,北京海關根據查驗場地的實際操作能力,結合關檢人力資源、技術專業、監管設備的各自優勢與側重,將進口貨物按照類別進行區分,并將原先的“串聯式”查驗調撥流程整合為“并聯式”。將原先的“兩次申報、兩次查驗、兩次放行”6個步驟,優化整合為“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3個步驟,大大簡化了現有的查驗環節與流程,降低了企業的操作成本。
據首都機場海關物流監控處查驗一科副科長田苗苗介紹,在海關和檢驗檢疫業務優化整合前,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整車查驗的側重點不同。海關的查驗重點在于核對車輛的發動機號、車架號、排量、配置、價格等要素是否與申報相符;檢驗檢疫查驗重點在于車輛的安全性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例如轉向燈、安全帶、剎車性能等項目。作業流程上,需要查驗的進口整車需要先運輸到海關查驗中心接受海關查驗,待海關放行后,再由企業將車輛運輸到檢驗檢疫的查驗場地接受檢驗檢疫查驗。
關檢業務整合后,整車查驗環節由原來的兩個機構“分別查驗”轉化為“共同查驗”,由“兩次查驗”壓縮為“一次查驗”,車輛不再需要移動位置。
田苗苗認為,海關和檢驗檢疫業務優化整合,一方面提高了整車通關時效,整車進口從報關、查驗、繳稅、放行至進口證明聯簽發最快可在半天完成,達到了空運整車口岸啟用以來車輛通關的最快速度;另一方面降低了通關成本,分撥流程的簡化和倉儲費用的降低,每臺進口整車的平均口岸費用降低了近1/3;同時,由于簡化了操作環節,減少了車輛裝卸、位移的操作,大大降低了車輛在操作中被損壞的風險。
“新亮相只是第一步。”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表示,海關將抓住轉變優化職能這個關鍵,加快關檢業務深度融合,在改頭換面基礎上脫胎換骨。在國門安全管控方面,海關將在原有安全準入(出)、稅收征管風險防控基礎上,增加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等職責,通過建立信息集聚、優化高效、協調統一的風險防控體系,推行全鏈條式管理,強化智能監管、精準監管,以更好地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方面,兩支隊伍融為一支隊伍,兩套印章減為一套印章,兩個窗口合為一個窗口,兩次執法并為一次執法。
“相關環節優化后,我們預估可以減少60%的工作量甚至更高,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操作的便捷。”上海威盛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嘉元說。
毛嘉元說,在監管力度不變的情況下,操作流程的便捷,使得企業在安排人手上不再捉襟見肘,現場工作人員可以更好地處理場內事務,IT員工也只需要維護一套申報系統,從多方面降低了公司的運維成本,預估新的模式會使公司的運維成本降低20%。
在毛嘉元看來,海關通關新模式提升了公司的服務時效,公司能更迅速地將包裹交付到客戶手里,提升了公司在客戶心中的品牌形象。
在快件監管方面,原有的關檢9項監管環節,優化整合為申報、動植物檢疫、查驗、放行4個環節,作業現場進行整合,設施設備統一安排使用。在報關報檢企業資質注冊以及對外“一個窗口”辦理方面,企業在海關注冊登記或備案后,同時取得報關報檢資質。對外窗口在同一行政大廳的整合為一個窗口,統一對外辦理相關業務。各業務現場按照上述優化整合后的業務流程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檢驗檢疫原有管理要求、作業標準不變,實現“一口對外、一次辦理”。
對于視時間為生命的快遞企業,對通關時效最為關注。
DHL是全球著名的郵遞和物流集團,作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DHL初步測算,根據新的通關模式,對操作流程的優化可以實現20%~30%通關時效的提升。
此外,關檢合一也使得DHL切實感受到了國家給企業帶來的增效減負的紅利。在成本方面,4月20日之后,檢疫檢驗的非法檢申報取消了電子數據的發送,非法檢貨物查驗也將劃入海關查驗區域進行操作,這將會為企業節省數據操作及人工費用、貨物調撥車輛及相關費用等。
“我們也期待,伴隨著未來改革的深化和新舉措的推出,企業能夠有更多的獲得感。”DHL有關負責人說。
中國口岸通關新監管模式,給航空公司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在入境申報環節,關檢業務整合優化前,航空公司需分別在不同辦公區域向海關、檢驗檢疫部門提交各類單據6份;關檢業務整合優化后,提交單據數量減少為4份,對進出境飛機的申報實現了“一個窗口、一次申報”,大大節約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飛機檢查環節,由于海關與檢疫的監管職責不同,以前進出境飛機須由兩個部門分別進行檢查。整合后進出境飛機登臨檢查變為一次性檢查,檢查時間縮短,提高了航班正點率。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