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與海關的前世今生
2017-12-29 09:40:57
Landbridge平臺
1875年,外國攝影師鏡頭下的中國西部門戶——新疆
西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新疆
古稱西域,西漢時就已嵌入祖國版圖。這里,曾是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要沖地段。自西漢至清代,歷朝政府都曾在西域駐軍筑城,建關設驛,或保護商旅交通,或維護絲路安全。
新疆貿易的起起落落
一段故事 一個人物
1840-1944
說到歷史,腦海里就涌現出各個年份和這個條約那個條例。年少時,它只是朗朗讀書聲,如今細細研讀,它離我們很近,很近......
1851年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規定中國把伊犁、塔爾巴哈臺開放為通商口岸,并在兩地享有免稅貿易的特權,俄商紛紛來新疆貿易。
1860年11月4日
俄國通過《中俄北京條約》,獲得在喀什噶爾免稅貿易的權力。
1881年
《伊犁條約》,除割地、賠款、增設領事,還獲得了俄民在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烏魯木齊及天山南北兩路各城貿易,暫不納稅。
民國初年
俄商則完全壟斷了新疆的對外經濟往來。
1918年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初,新疆政府封鎖了中俄邊界,對外貿易暫時陷于停頓。
貿易漸恢復 關口顯雛形
在新疆貿易逐漸復蘇時,出現了一個人,他為中國的海關事業整整奮斗了四十六年,尤其是他為新疆海關機構的創建所做出的貢獻,在中國現代海關史上堪稱人物,接下來,小關想講講他。
1920年5月
此時離關鍵人物出場還剩23年
中蘇兩國締結《中俄伊犁臨時通商協定》,商貿口岸重開,并廢除了俄商免稅通商的特權,于伊犁霍爾果斯設立稅關,按照新疆統稅章程征收進出口貨物稅。
1930年
此時離關鍵人物出場還剩13年
新疆省對蘇、印政府貿易和商民貿易頻繁,但由于軍閥割據,財政、稅政無法與中央(南京政府)統一。新疆全境僅于沿邊境各區及迪化(新疆省首府,今烏魯木齊市)設有關稅局,并于各局所駐區內設置稅卡或查驗所。
1934年
此時離關鍵人物出場還剩9年
盛世才主政新疆后,此項關稅局即經裁撤,所有出入國境的貨物稅皆由各地區財稅局代表海關征收。
1942年
此時離關鍵人物出場還剩1年
盛世才拋卻了“親蘇聯共”的政策,轉向歸順國民黨中央政府。
時間來到
1943年
關鍵人物
出場
丁貴堂
1943年6月,盛世才與民國政府外交部派駐新疆的外交特派員吳澤湘商妥,請求中央政府派員來新疆設立海關。丁貴堂受命西行。
俗稱“北京紅樓”的海關總稅務司署
1943 年7 月,時任民國政府財政部長的孔樣熙,召見海關總稅務司署副總稅務司丁貴堂(當時的總稅務司美國人李度正在國外),諭示他要做好在新疆建立海關機構的準備。7月31日,財政部以“關渝字四二五零號”訓令明示丁貴堂前往新疆籌設海關機構。
10 月28日,丁貴黨以暫行代理總稅務司的名義,率同副稅務司黃錫棋、曲樹禎、張鴻奎,幫辦孫恩元,總監察長張麟光,驗估員耿樹基六人,由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戰時陪都、抗戰時期海關總稅務司署駐地重慶飛抵成都,轉機赴新疆。由于當時蓉城與迪化之間并無航班,只能在此等待搭乘便機,孰料一等就是兩個來月。在此期間,丁貴堂赴任心切,曾幾次致函航委會辦公廳主任,聯系赴新疆便機,終于12 月30 日成行。
1944 年1月1日,丁貴堂一行抵達新疆省首府迪化市,被迎往邊防督辦公署臨時招待處下榻。此后,這里便成為丁貴堂籌設新疆海關機構的指揮部。
丁貴堂在新疆的宏圖大志
▲南北疆之行
丁貴堂到達迪化后,立即對新疆省歷年對外貿易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將最近十年新疆省代為征收的“海關稅款數額詳列報表”呈送財政部,使中央政府明了新疆對外經濟往來和關稅收入現狀。
丁貴堂根據多方調查和探詢的結果認為,在新疆設關必先使新疆的關政、稅政與中央統一。于是,1944 年1月16 日,他“參酌全國海關通行法規,兼顧地方事實”將海關“重要章則大綱”及新疆關成立后“應施行之辦法”,親筆繕寫成近一萬字的十三個附件送盛世才參酌,涵蓋了“稅則、領事簽證貨單、關稅解收辦法、新疆設關名稱及地點、 設 關程單、海關職員、海關稅警、緝私處理及獎金辦法、關棧、公用物品免稅辦法、戰時管理進出口物品條例、海關緝私條例、關稅征收章程”。丁貴堂還考慮到開發西北建設,新疆缺乏經費, 遂呈報財政部,建議:“為補新疆地方減少收入的損失,可由新省呈請中央每年酌撥協款以資補助;其數目由中央核定后令飭新疆關由稅收項下隨時代國庫就地撥付”;并請求“對新疆省內運銷之土貨,暫緩開征戰時消費稅”。
丁貴堂在籌設新疆海關的準備階段,對新疆各方面的情況做了細致入微的調查研究。而諸多的調查研究,又使得他的意見與建議,可行可信,所奏即準,所疏即通。
為了使新疆各有關方面更多地了解海關,支持海關機構的建立,丁貴堂利用一切機會向所能接觸到的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宗教領袖、民族上層、群眾團體、機關職員及報社會館),廣為宣傳在新疆設立海關機構的意義和將要建立的現代海關與過去關稅局的差異。他反復強調:“新疆邊界長約數千公里,海關代表國家的獨立,代表國家的主權及威嚴,而無正式海關,出入一國國境,既損失主權,又失威嚴,亦損國際觀瞻”。他甚至視海關為國家經濟國防之前驅,是保護和鼓勵國家工商業發展,抵御“外國經濟侵略”的武器。
在新疆全境各海關機構成立后,他認為:“國家之邊界海關不全以稅收為目的,執行經濟國防,維持國家主權亦其重要任務”。當時,中國海關為洋人所壟斷的局面較之赫德時期雖有很大改觀,但總稅務司一職仍為美國人所據,且帝國主義的經濟文化侵略依然很甚,日本侵略者強占我國大片領土尚未收復。在這種情況下,丁貴堂這種維護國家主權,保護民族利益的海關意識是難能可貴的。
在丁貴堂的積極努力與大力促進下,1944年2 月15日,新疆關宣告成立,暫定迪化市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臨時招待處辦公,內設總務、會計、監察、秘書四科。
建關亦守關
新疆關開關的第三天起丁貴堂即開啟了
他的“戰斗”模式
之
北疆之行
▲白樺林坡
丁貴堂首先率員飛往伊寧,去完成北疆各區關所的建立。1944年3月1日,伊犁分關及所屬尼堪(霍爾果斯)支關同日開關,這是丁貴堂來新疆后在邊境通商口岸掛起的第一塊海關標牌!
幾日后,迪化和伊犁中蘇航空站海關檢查所成立。原新疆邊防督辦公署所管的迪化和伊犁航空站的檢查事宜,概交海關辦理,原有檢查人員悉由海關指揮。
由于北疆的塔城、阿山(今阿勒泰)道路梗阻,丁貴堂赴上述兩區計劃未能如愿,只好返回迪化。
丁貴堂“戰斗”模式
之
南疆之行
1944年4月1日,新任新疆關代理稅務司王作民在迪化就職,丁貴堂向他交付了職內之事后,于4 月18 日又率八員開始了艱苦的南疆之行。
新疆南部邊境距迪化兩千余公里之遙,重鎮喀什與迪化間尚無航機,沿途小塊綠洲點狀分布,地廣人稀,戈壁無際,路況極差。丁貴堂自迪化驅車西行,一路穿越戈壁,路蹈沙海,飽嘗風塵之苦,歷時二十一天,終于抵達喀什。
5 月4 日,丁貴堂在赴喀什途中到達烏什(今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并作短暫停留。距烏什120公里處的哈拉湖區有一通蘇卡口,距蘇境僅12 公里,在此設關,早有計劃。
5月11日,丁貴堂將籌建喀什關所的人員留下,又率余員奔赴和田。
喜 報
5月19日,葉城支關及所屬蒲莎支所(葉城縣西南蒲莎)在南疆區率先成立;
5月22日,喀什分關開關;
6月12日,伊塘支關(今烏恰縣境內)設立;
6月14日,蒲犁支關(今塔什庫爾干縣城內))設立。
丁貴堂南疆之行,歷時兩月,跋涉萬里,身邊只有八人相隨,終將南疆地區七個關所勘定立妥,實為殊績。
六月中旬,丁貴堂返回迪化。不久,邊關捷音迭傳:7 月1日,烏什分關及所屬二道卡支關和和田支關及所屬桑株支所同時成立;7月6 日和7月19 日,塔城分關及所屬巴克圖支關先后開關。
至此,除阿山分關及所屬吉木乃支關因交通困難,兩次派員前往,皆未達目的地外,丁貴堂來新疆時報定設立的關所籌建任務全部完成。
總關一;分關四;支關八;支所五。
至此
新疆海關雛形已現,偉大的事業背后,是一群默默付出的英雄。今天,遙望口岸,不禁感嘆,感嘆于他們忠心不悔地守衛了國門的堅強毅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