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都拉口岸:從邊陲小鎮到“絲路明珠”
2017-08-01 10:26:08
Landbridge平臺
雨后的達茂草原雄渾壯美,青草悠悠。6月底,我們采訪組一行帶著期盼,驅車行駛在通往中蒙邊境的公路上。它的盡頭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正在崛起的滿都拉口岸。
由季節開放到常年開放,
是距呼包兩市最近的陸路口岸
說它正在崛起,不僅是因為它還“年輕”,更主要的是它的成長后勁。達茂旗委宣傳部副部長秦文秀放下相機,指著公路邊閃過的一輛輛大型工程機械說:“這是正在建設的一條一級公路,直通滿都拉口岸。同樣通往口岸的包滿鐵路三期、國儲能源專用線建設也即將竣工,將于7月底試運營。這2條路還有境外合作的部分,是連接中蒙俄的‘大動脈’。”
搞互通互聯、國際貿易,修路是重中之重。秦文秀介紹,原來滿都拉口岸是一個中蒙雙邊開放的季節性口岸,但現在跟以前絕不可同日而語,隨著境內外鐵路、公路以及口岸產業園區等大項目一個又一個地完成,滿都拉口岸正向著國際口岸的方向發展。
迎面駛來的車越來越多,我們離口岸也越來越近。來車除了卡車,還有前蘇聯吉普車“嘎斯69”。據說這樣的車都是蒙古國來的,是去滿都拉鎮搞采購的。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滿都拉口岸的大門前,由中文、蒙古文和斯拉夫蒙古文繪寫的“中國滿都拉口岸”紅色大字在陽光下十分醒目。門口有邊檢戰士站崗,從大門向遠方眺望,遠處是聯檢大樓以及大樓兩側供汽車出入的邊檢通道。
達茂旗口岸局副局長斯日古楞接待了我們一行。去聯檢大樓的路上,他邊走邊介紹口岸的基本情況:“滿都拉口岸1992年獲批為季節性對外開放二類口岸,2002年12月首次開放;2009年2月,國務院同意對外開放,性質為雙邊季節開放的公路客貨運輸口岸,同年實現對礦產品、機械設備和施工人員出入境臨時開放。后來在蒙古國同意杭吉——滿都拉口岸常年開放后,2015年4月,國務院批準它為雙邊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同年8月通過驗收,11月實現常年開放。”斯日古楞還介紹,滿都拉口岸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口岸附近地勢開闊平坦,百滿(百靈廟——滿都拉)公路與呼和浩特、白云鄂博、包頭之間的公路交叉相連,交通便利。從包頭市經滿都拉口岸到蒙古國烏蘭巴托,要比經二連浩特縮短行程319公里,是距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最近的陸路口岸。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年過貨能力可達1500萬噸以上
聯檢大樓前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莊嚴肅穆。走進聯檢樓的一樓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沙盤,上面展示著滿都拉口岸整體的規劃,包括正在建設的滿都拉口岸國際物流園區、鐵路、公路、保稅倉庫、邊民互市貿易區和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建設項目等。看得出,滿都拉口岸完全建成后,無論是規模或功能,都能達到一個國際口岸的標準。
沙盤講解員胡海娜向記者一行細細介紹口岸的建設情況。她說:“滿都拉口岸建設是按高標準、高起點推進的。先后建成了綜合業務樓、聯檢樓、檢驗檢疫查驗場所、邊檢中隊營房、海關監管場所、電子卡口、‘一關兩檢’獨立監控系統和理化實驗室,口岸通關條件逐步完善。特別是2013年以來,啟動建設‘五進五出’貨運專用通道、綜合服務大廳、界碑廣場、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目前‘五進五出’通道已具備年過貨500萬噸能力。同時還啟動建設面積為11平方公里的國際物流園區,目前已經建成0.6平方公里的公路物流園區起步區、生活區和維修車間,建成靜態儲煤量10萬噸的封閉式倉儲大棚1座。隨著口岸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年過貨能力可達1500萬噸以上。”
胡海娜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幾年前畢業后通過“三支一扶”項目考到了滿都拉口岸。她用眼睛記錄了口岸幾年來點點滴滴的變化。她告訴記者,這里幾年前就只有幾棟樓,周圍都是網圍欄,沒有規劃。口岸的設施不完善,通關條件差,而且每季度只能開放15天,1年才開放60天,是一個非常小的口岸。但是后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滿都拉口岸的戰略位置也被凸顯了出來,它的發展建設就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采訪期間,記者看到不斷有蒙古國的邊民車輛排隊過檢。過檢時人車分開,邊檢、國檢、海關的工作人員非常認真負責,仔細查驗證件以及邊民攜帶的物品。
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滿都拉口岸的未來十分光明。達茂旗口岸局局長劉江提起口岸的發展充滿信心:“滿都拉口岸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單從口岸的硬指標——過貨量上來看,從2015年以前的30萬噸增長到現在130萬噸,人流量也增長了5到6萬人次,目前有望突破10萬人次大關。下一步,我們除了把國際物流園區、互市貿易區等項目的建設抓好抓實之外,還要積極推動與蒙古國在公路、鐵路互通互聯上的合作。尤其是滿都拉到蒙古國東戈壁省賽音山達段245公里跨境鐵路、公路的建設,以及滿都拉口岸到蒙古國64億噸焦煤礦塔溫淘勒蓋砂石公路的建設,這些項目對過貨量都提升巨大。目前,蒙古國已經將鐵路項目納入了鐵網規劃。它與境內段的鐵路連通后,就會形成一條遠期運力達1500萬噸國際大通道,從海南島的海口市一路向北,過境后經蒙古進入‘歐亞大陸橋’,直達歐洲到達阿姆斯特丹港。舉個例子,蒙古國的煤礦和鐵礦可以直達包鋼的保稅庫,免去裝車換車的一切麻煩。目前我們正在將滿都拉——杭吉口岸從客貨運輸口岸申報升級為公路鐵路口岸,下一步還會升格為國際性口岸,真正成為‘絲路明珠’。”
離開口岸時,記者一行特意申請走了一趟“五進五出”通道。通道分為邊檢、國檢和海關三道卡,可同時滿足10列貨車出境、入境。登高而望,蔚為壯觀,讓人看后慨嘆口岸的巨變與祖國的強盛。
從小型口岸到國際性大口岸,
小鎮居民對未來充滿期待
距離口岸20公里,便是它的服務小鎮——滿都拉鎮。小鎮里,寶豐日用品超市門前停著好幾輛極具特色的蒙古國汽車。來自蒙古國的商人正在超市購物。超市經營者趙寶元夫婦是漢族,卻說著一口流利的蒙古語,丈夫正忙著備貨,妻子掏出手機用微信與顧客掃碼收付款。
當地人說,目前這夫婦倆就是小鎮上的首富,年收入達40多萬元,在不足2000人口的小鎮上不由得令人嘖嘖稱贊。
原本偏僻落后的口岸小鎮,由于滿都拉口岸的開放和發展,使當地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趙寶元夫婦不僅是見證人,還是最大的受益者。說起自己的致富經,趙寶元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過去我們這里偏遠落后,交通也不發達,人口本來就少,雖然我開小商店比較早,但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后來滿都拉口岸由季節性開放變成常年開放,來我這里購物的蒙古國人越來越多,很多沿海地區的投資商、煤炭商也紛紛來這里做生意。我的生意也跟著越來越火爆,我正盤算著擴大經營規模呢……”
和趙寶元夫婦一樣,鎮里的牧民在口岸經濟的帶動下,也紛紛參與互貿生意,有的開飯店旅館,有的出售蒙古國商品,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如今的滿都拉鎮正在大興土木,該鎮黨委副書記孟克說:“目前,商貿中心、汽車服務中心、滿都拉鎮提檔升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總投資近2個億,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不久的將來,一座嶄新開放的、具有特色的邊陲小城肯定會在這里崛起……”
“等口岸繼續加大開放力度,我還想在鎮上的汽車服務中心開個汽車和零配件專賣店,把生意做得再大點,爭取超越趙寶元成為滿都拉鎮上的首富。”在鎮上做奇石生意的牧民巴特這樣憧憬未來。
從季節性開放的小型口岸到如今即將落成的國際性大口岸,從偏遠落后的邊陲小鎮到服務口岸的現代化特色旅游小城,這一切正從藍圖變為現實,坐落在祖國北疆的滿都拉正在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明珠”。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