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港把深圳港口“搬”到長沙
2012-08-03 10:51:13
Landbridge平臺
“外商不看你有沒有海,只看你有沒有港。內陸地區建了無水港,一下子就進入了外商視線,一步就邁進了國際市場。”7月27日,金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毅一邊接受記者采訪,一邊忙碌地調度著項目。他興奮地告訴記者,長沙鐵路貨運新北站內,將建起與深圳赤灣、蛇口無縫對接的內陸港(無水港),既不沿邊、又不靠海的湖南將實現“通江達海”的新跨越。
7月31日,湖南物流史上嶄新的一頁即將翻開:長沙至深圳集裝箱鐵水聯運示范項目啟動,湖南省內陸港(無水港)建設項目正式推出。從此,湖南與國際接軌又開辟了一條“大進大出”的通道,長沙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增加了重量級砝碼。
A “五定班列”
“鐵路出海”鋪設快速黃金通道
名詞解釋
“五定班列”
“五定班列”指的是定點(裝卸車站固定)、定線(運行線路固定)、定車次(班列車次固定)、定時(貨物發到時間固定)、定價(運輸價格固定)。五定班列運行區段從長沙東站至深圳蛇口、西麗站(停靠株洲北站),全程八百五十四公里。以往長沙至深圳鐵路貨運時間最少需要三天,多時達到一周。“五定班列”開通后,一般二十四小時便能到達,比傳統貨運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
一條鐵路線,北接湖南長沙,南抵深圳赤灣、蛇口港區,湖南的出口產品在長沙通過一站式服務,然后由五定班列快速運抵深圳赤灣、蛇口港區,再通過那里密集的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源源不斷走向世界各地……2008年,世界最大集裝箱制造商、主營港口業務的招商局國際選取深圳西部港區為試點,選取湖南長沙為第一點位,開通了“長沙-蛇口”五定班列。從此,傳統的湖南物流體系實現了與海洋物流順利對接,亦搭建了長沙、深圳乃至香港之間經濟高效的公共物流平臺。
“五定班列”,實質上是湖南通過鐵路出海的快速黃金通道。對于湖南企業而言,最大的吸引力是多了一條出口途徑。以往,湖南出口產品的物流形式主要是選擇江海聯運走東線,即通過船舶運經湘江、長江抵達上海港,再走向世界各地。五定班列鐵海聯運的開通,出口企業將多了一條南線的選擇,尤其是當每年10月至來年4月的枯水季節,鐵海聯運更是解決了大量湖南出口企業的“出海”難題。
據統計,3年多來,已累計有400家湖南加工貿易企業,3.5萬標箱“湖南制造”的電子、化工及農副產品搭乘長沙-深圳班列出海到全球。湖南企業還有了意外發現:“五定班列”不僅為湖南加工貿易企業節省了時間、資金成本,還為物流運輸空箱調運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例如瀏陽煙花需要大量的集裝箱,以前從上海港調運過來,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現在,從深圳的港口調運過來,只需要24小時。”瀏陽一家花炮公司負責人說。
運行高速、手續簡便、運期保證、安全優質、價格優惠……鐵海聯運,縮短了長沙與世界的距離。“相當于把內陸工廠開到了沿海。長沙以及周邊的湘潭、益陽、常德外貿企業可享受與沿海一線口岸區域的外貿企業同等的通關便利。”記者獲悉,長沙-深圳班列目前已成為廣鐵集團和湖南省的知名品牌,2011年又被交通運輸部和鐵道部定為鐵水聯運示范線之一。
B 金霞出海
內陸湖南將有“無水港”
名詞解釋
內陸港,也叫“無水港”,顧名思義是指“無水的港口”。實際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無水港除了沒有船外,跟港口幾乎一樣。 ” 張毅告訴記者。
無水港是如何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的呢?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無水港的工作模式。無水港不臨江海、沒有船舶,貨物是在無水港內“一站式”完成訂艙、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一切通關手續,相當于把海港搬到了內陸,然后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集裝箱就可以直接裝船出海。因為省掉了一系列復雜環節,大量的時間和運輸成本就節省了出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外貿出口量逐年遞增,港口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沿海各地區都在大力改建、擴建、新建港口,港口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如何爭取到更廣闊的經濟腹地和貨源,成為了港口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2011年,湖南省對外貿易總量創歷史新高,累計進出口190億美元。“四化兩型”戰略的推進,讓內陸湖南迫切需要物流發力,為經濟發展高效提速。
當年,長沙-深圳“五定班列”是在金融危機下,內陸城市長沙打破物流瓶頸的一種高效解決方案。
而今時,世易時移,已經運行近四年的長沙-深圳“五定班列”又在呼喚全新的解決方案:“五定班列”長沙始發站——樹木嶺貨運站位于長沙中心城區。從二環線-獅子山立交橋-車站南路-勞動路交會口-二環線是進出樹木嶺口岸貨場的必經之路。而隨著一紙城區貨車限行令,貨車不允許進二環線以內,獅子山立交橋和車站南路與勞動路交會口禁止貨車通行,進出口企業的大量集裝箱拖車無法進出樹木嶺口岸貨場,嚴重影響班列的正常開行。樹木嶺口岸這個中國首個內陸鐵路口岸陷入了尷尬。
受限的還有場地等因素。全球貨物流通以集裝箱為載體,尤其是海運集裝箱。由于場地限制,樹木嶺口岸貨場無法建設集裝箱管理系統。企業要用集裝箱,需臨時從上海、深圳港口調運,耗費了大量時間。同時,口岸裝卸設備能力制約了“五定班列”集裝箱的吞吐能力。據介紹,樹木嶺貨場現有的設備設施根本無法滿足口岸貨場日益增長的集裝箱作業需求,特別是現有裝卸、吊裝設備根本無法滿足貨場內集裝箱的裝卸、平移作業需求,影響了站場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制約了集裝箱的吞吐能力。
“五定班列”始發站的搬遷已然勢在必行。而在距長沙新港僅1.5公里的地方,今年1月8日,中國南方最重要的貨運樞紐——長沙鐵路貨運新北站投入運營。面積約2平方公里、4個4500平方米的巨型貨運倉庫、年吞吐量達1670萬噸、信息化系統管理,距長沙新港僅1.5公里……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牢牢吸引了欲把攬貨陣地向內地推移、布局“第二戰場”的招商局國際。
而與此同時,開福區、金霞園區沒有滿足于坐守一座傳統意義的鐵路貨場,而是欲放大火車北站的輻射效應,借助霞凝周邊具有港口、機場、高速公路、國道等眾多基礎設施的地緣優勢,將霞凝貨場打造成超越傳統意義上的鐵路貨場,海鐵、水鐵聯運正是這個正在打造的鐵路物流中心的題中之義。
“把板塊經濟作為核心戰略來打造,把濱水優勢作為核心價值來提升,把文化底蘊作為核心品牌來經營,把項目建設作為核心舉措來推進。”市委常委、開福區委書記張迎春在開福區第四次黨代會上提出,開福區將打造千億規模的現代物流。
“積極推動臨江臨港產業快速發展,使大城北成為重要的物流通道和貨物吞吐平臺。“開福區委副書記、區長凌勤杰表示。
天津港于2006年在鄭州設立了中國第一個無水港,2011年,其無水港點位已達10個,為港口貢獻箱量超過15萬標箱。從此,無水港在中國風生水起,內陸各省區爭相與深度港口和臨港工業無縫對接,所形成的規模經濟效益與港口經濟輻射,已然顯現。
善謀者往往不謀而合,2011年底,在省商務廳的大力支持下,在長沙-深圳五定班列的基礎上,招商局國際與湖南安迅物流運輸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欲以新長沙北站為基地,成立內陸港(即無水港)合資公司。它的誕生,將打破深圳港無真正意義上的無水港的歷史,也將是香港招商局國際第一個無水港項目。
內陸湖南第一個無水港由此應運而生。業內人士認為,內陸港的建設,是湖南口岸大通關的重要任務之一。內陸港必將成為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的公共物流平臺,成為全省進出口貿易不可多得的又一個“橋頭堡”。
C 一次報關
把深圳港口搬到長沙
“一條新的物流通道開辟,看得見是真金白銀。”有人粗略地算過一筆賬:與企業傳統的自主完成運輸、報關、檢驗、吊裝、港雜和港口操作費等相比,無水港內“一站式”完成通關手續,再通過海鐵聯運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裝船出海,每標箱至少可降低300元左右,按進出口貿易1萬標箱計算,可節約費用300萬元。
“‘無水港’在嚴格意義上講,是通關的一個程序化改革。”市口岸辦主任易亮倫說,如果我們不進行改革,就要兩次報關、兩次報檢才能夠放行。而打造無水港,則可將沿海的口岸優勢放到長沙這樣一個內陸城市,一次報關、一次報檢、一次放行。對于企業而言,解決了繁瑣通關的程序模式,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可想而知,加工貿易企業的運行成本極大降低后,“湖南制造”將更有競爭力。
與內陸港的建立同步,“五定班列”的始發站也從樹木嶺貨場搬遷到新北站霞凝貨場。“內陸港有三座堆場,共計5.4萬平方米;有2個倉庫,共計2800平方米;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到7萬標箱。” 廣鐵集團全資控股企業、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朝輝一口氣列舉了內陸港的N個“最具吸引力”:有了集裝箱管理系統,內陸港可以一次堆放幾千個空集裝箱。企業發貨,再不需要提前一周到沿海提箱。原來樹木嶺貨場距霞凝港30公里,而內陸港距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只有0.5公里,距長沙新港僅1.5公里,形成了鐵水聯運“一公里功能區”,貨物周轉十分方便快捷。
“內陸港(無水港)就像是把深圳西部港區的港口搬到了長沙!”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偉棟告訴記者,與金霞內陸港相對應的深圳西部港區(蛇口港和赤灣港)是招商局國際的母港,位于珠江出海口東岸,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珠江三角洲通往世界最便捷的海上物流門戶。他表示,湖南建設內陸港,將大大增加香港及深圳企業將產業向內地轉移的信心。
由于平臺優勢日益顯現,金霞產業支撐力顯著增強,經濟實力大幅攀升,在全市經濟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在“三區九園”中的站位越來越高,集聚了發展勢能。金霞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袁政國表示,園區正積極推進廣鐵綜合物流中心、新港三期、卓爾物流總部基地、湘之杰現代鋼貿物流中心和恩瑞鋼貿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平臺性戰略項目的建設,放大平臺優勢,做強物流主業,讓“金霞物流,提速湖南”更加彰顯力量。
夏日驕陽下,長沙新港運輸車進進出出,高聳的吊車來回擺動,一派大進大出、大吞大吐的繁忙景象;因把沿海港口搬到了家門口,正待揚帆起航的湖南第一個無水港,早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金霞物流”這塊金字招牌愈加炙手可熱,金霞,真正成為“湖南制造”通江達海的出海口。
長沙“水鐵”聯運大事記
●1996年10月25日
湖南省內最大的水鐵中轉國際集裝箱專用碼頭——青龍廟碼頭竣工投產。
●2000年5月
長沙港國際集裝箱內支線運輸開通,實現了碼頭業務公共平臺的操作,9月15日正式首航,實現了“貨物進場即出國,裝箱上船已進口”。
●2007年7月
長沙火車南站正式關閉。同年,長沙老港十里港區最南端的貨運碼頭讓路湘江風光帶建設,全部拆除。
●2008年11月14日
隨著滿載“湖南制造”的電子、化工及農副產品的八六零零九號列車徐徐啟動,長沙至深圳“五定班列”十一月十四日正式開通。
●2011年12月
長沙港水路國際集裝箱運輸“五定”班輪航線,在我省內河港口率先開通。
●2012年1月
省內最大規模貨運站場——長沙鐵路新北站正式開通投入運營。霞凝站新建貨場運量按2000萬噸規模規劃,近期按500萬噸設計、建設,年吞吐能力將達原貨站的4倍。
●2012年5月30日
隨著由38節車廂組成的45910次列車緩緩駛出長沙鐵路老北站,這座百年老站正式宣告關閉。
●2012年7月31日
長沙至深圳集裝箱鐵水聯運示范項目啟動,湖南省內陸港(無水港)建設項目正式推出。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