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二連浩特:口岸經濟的新增長之道
2012-04-27 10:19:11
Landbridge平臺
本網訊 初春的二連浩特,迎來了與以往大同小異的一天。這天是星期三,每周三從北京出發的K3國際列車,奔馳了12個小時后,停靠在二連浩特火車站。由于中蒙鐵路軌道寬度不同,列車開到這里,必須換上新的輪子,然后繼續前行。
在連接歐亞大陸的鐵路中,途經二連浩特的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是三條陸路通道中最短的一條,總里程比大連―滿洲里―葉卡捷琳堡短748公里,比連云港――哈薩克斯坦短513公里。
即使如此,二連浩特距離莫斯科還有4700多公里,火車要經停20個車站,行駛6天才能抵達終點。這條鐵路串聯的三個國家俄羅斯、蒙古、中國,都是地理范疇上的大國。俄羅斯、蒙古、中國國土面積之和占世界20%,人口總量占世界20%。俄羅斯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世界第一。蒙古國是全球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目前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2012年人均GDP將與中國和泰國持平,達到5000美元。
這些信息,對二連浩特來說,都是好消息。盡管蒙古國極力實施多元化出口,但由于天然的地緣關系,無論是針對中國市場還是借道中國出口日、韓、印度,經中國出海口下水是最經濟便捷的通道。
穿越二連浩特的鐵路還有歐亞路橋部分貨運專列四條,有北京經由二連至漢堡、深圳經由二連至帕比杜爾、向塘西經由二連至漢堡,還有從呼和浩特至法蘭克福的“如意號”專列。當我們看到“如意號”一聲長鳴,裹挾著二連浩特的塵煙,途經6個國家、5國首都,運行14天直達德國法蘭克福的時候,越發會覺得,世界經濟中心之一的歐洲大陸原來離我們如此近。
中國與蒙古的邊境線,在二連浩特作了V字型轉折,構成了一條邊境線兩座界碑的奇特現象。通過地圖上蜿蜒的邊境線看,世界是彎的,但從鐵路連起來的國際市場看,世界又是平的。
第一部分:二連浩特之歷史與民情
“二連浩特”,蒙古語意為斑斕湖之城,但二連浩特的歷史,并沒有那么斑斕。
在二連新城誕生之前,二連鹽池這個位居內外蒙來往必經之地,只是個存在了100多年的邊陲小屯;即使充當過茶鹽商人停留和小憩的古道驛站,也沒有給二連留下更多的回憶。當年,法國人魯卜魯克等西方使節沿著茶鹽古道來到中國,在這里稍作休息后,便帶著他們國王的使書匆匆朝見大元帝國的皇帝去了。他們或許沒有想過,幾百年后,他們的子孫依然會經過這里,和這個古老而又新生的國度進行密切的貿易往來。
二連浩特真正的建市還要從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聯運列車的正式開通算起。1956年1月4日,中、蒙、蘇三國政府發表公告,宣布客貨聯運正式營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烏蘭夫講話,宣告二連口岸誕生。二連浩特以我國四大鐵路口岸之一的名分,南聯祖國諸省、北接蒙古以至于整個歐洲的交通大格局就此形成。
此后50年,二連浩特經歷了兩次大的劫難,城市發展,幾近于零。
歷史深處的年代,二連就如坐在馬背上的商旅,隨著國家命運一路搖晃著。一次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中蒙關系驟降至冰點,二連因備戰需求老幼婦孺全部遣返內地,整個市區剩不到一百人。第二次是文革十年動亂期,處在邊防的二連,也在劫難逃,邊境往來處于凍結狀態。
國家改革開放春雷響起,二連浩特幾任領導,也一直苦苦尋找發展的金鑰匙,中間也有國家領導人曾來視察,但視察后的幾許興奮很快在二連貧瘠的自然資源和單薄的歷史資源困擾中趨于理性。
一直到1992年,改革開放的大潮從沿海涌向沿邊,二連浩特成為國家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當地干部們在胡錦濤主席指示中悟到發展玄機――在‘邊’字上做文章!這個因“邊”而名的城市,開始隨著整個國家改革藍本的翻新而快速成長,一時名聲鶴起。來自蒙古國、俄羅斯及東歐的國外客商和國內各地的大商小販云集二連浩特。城市區劃面積從162平方公里擴大到401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從不足4平方公里,擴大到27平方公里,人口從8000人發展到10萬人。
二連浩特距離北京800公里,但北京人對二連浩特的了解,遠不如同樣800公里遠的烏蘭巴托。據媒體報道,70%的烏蘭巴托公民來過二連浩特,70%的蒙古國生活用品從二連浩特口岸運入。據二連浩特老商戶們回憶,剛開放的時候,蒙古公民對中國的一切日用品都感興趣,貨物往往是有多少要多少,甚至嫌兌換貨幣繁瑣,他們直接將皮張和羊毛羊絨等畜產品拿來兌換日用品。
在二連浩特,橫跨鐵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門,是座桔黃色多層磚混結構。國門距國境線百米左右,門楣上嵌有“中華人民共和國”7個鮮紅的大字。一輛輛掛著蒙古國車牌的老式蘇聯尕斯69汽車排著長隊等待通關。每天,從蒙古國進口的礦粉、皮毛,從中國出口的水泥、機電,吞吐于此,絡繹不絕。過門流量每天最多4000多人,從事貿易的往來人占到一半。
有意思的是,二連浩特10萬人,戶籍在冊只有2.4萬,外來人口比本地人口多幾倍,并且逐年遞增。流動人口中,有傳承了祖先商業血統的晉商,有精于算帳的浙商,有從集二鐵路線沿線農村來的人;還有投親靠友的各路人。這些人抱著各自的夢想,憑借靈敏的嗅覺,爭相涌到二連這個彈丸之地。
嗅覺最敏銳的義烏商人何繡明、黃允獻等人,10年前投資建成的義烏商貿城,聚攏了全國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個體工商戶1200戶,占全市個體工商戶數的30%。這里一度是蒙古客商購物的天堂,每天上千名蒙古客商在這里購物,高峰期可達2000人。
遺憾的是,改革早期出現的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現象,給二連后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隨著中蒙兩國經濟交流的升級,不少蒙古客商不再愿從二連采購低檔商品,而是南下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采購,二連的小商品市場不再是烏蘭巴托主力消費者的采購場所。當地媒體分析,在獨聯體國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像義烏、溫州這樣的商品市場,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隨著俄羅斯與蒙古經濟逐步發展起來,這樣的商品市場會逐步淡出歷史舞臺。二連浩特必須要做好商業模式轉型升級的準備。
不過,沒有語言交流障礙與民族隔膜,這是二連浩特勝過其他口岸城市的一大優勢。在二連浩特的大街上,隨處都是懸掛中蒙俄三國文字的店鋪招牌,到處是會說三國語言的商人。
在二連浩特市國際語言學校和蒙古族學校,有一群蒙古國的小留學生。這些孩子最小的一年級,最大的初三。他們學漢語、蒙語,還要學數學、英語、美術、體育等。他們一般假期或一年才回老家一次,如果通過漢語水平考試,還可以在中國大學繼續深造。截至目前,已經有1600多名蒙古國學生來二連浩特留學,部分已走上工作崗位。距離學校不遠的二連浩特中蒙國際友好醫院,每年有2萬名蒙古國病人來這里就醫。中蒙之間開通的口岸有十幾個,二連更被蒙古認可和肯定,這里也有部分答案。看著學校離得孩子和醫院里的老人,沒有誰懷疑,在蒙古國公民心目中,二連,已經不光是一個中蒙兩國互通有無的口岸,還是一座凝聚著兩個國家同一民族同胞情深的紐帶。
第二部分:二連浩特之機遇與騰飛
走進二連浩特市,隨處能看到“中國?二連”四個大字。二連浩特的很多機構頭銜都很大,比如中國海關、中國邊檢、中國外運…… 這些名字昭示著小城的特定身份,她代表著國家形象。
二連浩特作為歐亞大陸的“橋頭堡”,公路、鐵路口岸年吞吐能力達到1600萬噸,不但承擔著中蒙貿易大部分運輸任務,而且承擔著中俄、中歐貿易轉關跨境運輸任務。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每周7天通關,鐵路口岸部分業務24小時通關,并且開辟了果蔬、糧油、食品出口“綠色通道”。隨著蒙古國礦山開發陸續進入產出期,鐵礦石、煤炭等產品進口量將大幅增長,二連浩特目前正加快構筑連接蒙俄和環渤海港口群的通疆達海大通道。
二連浩特國門之外9公里處,是蒙古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扎門烏德。“扎門烏德”蒙古語意思是“路途中的門”,幾乎是改革開放初的二連浩特的縮影,市區面積大約9平方公里,居民8500人左右,主要從事商貿和服務業。過去,“扎門烏德”作為一個兵營而存在,如今號稱“蒙古的深圳”。
目前,蒙古國正在扎門烏德規劃建設面積最大,投資貿易政策最優惠,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最全的自由經濟區,由旅游博彩娛樂、加工制造和金融商貿服務三個功能區組成。隨著扎門烏德及其自由經濟區的開發建設,二連浩特市將利用歐美等發達國家賦予蒙古國8200種產品出口免關稅、不受配額限制的“普惠制”政策,積極向國內外招商,鼓勵國內外大企業在二連浩特口岸和扎門烏德投資建廠。
邊貿的首要特征是開放,過貨量和貿易額是衡量口岸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蒙俄經濟持續復蘇、蒙古國礦業興國戰略深入實施、俄羅斯入世后關稅下調等機遇,大大鞏固了二連浩特對蒙對俄貿易。2011年,二連浩特進出口貨運量突破1000萬噸,其中邊境小額貿易額突破10億美元,海關稅收突破30億元;出入境人數突破200萬人次。
2011年6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打造開放合作平臺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這對二連浩特多年想辦但沒有辦成的重大事項都有明確的支持意見,為口岸發展創造了重大歷史機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出“研究建立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這無疑將為二連浩特迎來開發建設的新高潮。
為了承接好新一輪發展機遇。二連浩特市把2012年工作重心放在培育壯大口岸貿易和物流“龍頭”,以及提升外貿企業素質方面,并且加快了商貿物流場所的更新換代,投資過億的商貿新城、公路口岸進出口物流園、鐵路國際物流園、跨境煤炭物流園等項目全面開花。今年3月,國家發布了《關于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推廣至所有進出口業。這對二連口岸出口企業做大做強,又是個金融方面的利好消息。
第三部分:二連浩特之思考與未來
沿邊開放政策比沿海開放更具戰略意義。沿海開放,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是被整合者,而沿邊開放,我們則更為主動,成為整合者;沿海開放,我們是國際資本、技術、管理的輸入者,而沿邊開放,我們將成為先進技術、管理及資本的輸出者。這種身份的轉變,既是我國30多年改革的結果,又是對未來的重新定位。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世界投資中國的時代還將繼續,而中國投資世界的時代已經來臨。這說明,沿邊口岸,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二連浩特市委書記孟憲東說,二連最突出的優勢是區位,最根本的出路在開放,而且是種全方位的開放,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二連浩特市市長包崇明,是一位有著經濟學專業背景的蒙古族干部。他到二連浩特后,幾乎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通過新的邊貿形式,把“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精神吃透用好。過去的開放,是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獲取國際青睞;現在,二連浩特必須用智慧和創造贏得世界的信任。在跨境合作的大背景下,政府運作的是大經濟,大經濟的概念和實際運作比考慮的因素更多更復雜。特別是追求地區財富中縮小貧富差距,拉近全民感情,讓社會穩妥中進步,在當下又顯得多么急需。
除此以外,還要站在對面鄰居的角度,思考共同的利益,才有共同的未來。盡管蒙古國政府表示,歡迎具備先進技術、擁有高新設備和環保手段并且對環境影響小的企業來蒙古國投資,但我國駐蒙古國原大使高樹茂諄諄告誡,蒙古國是一個十分注重環境保護的國家,中國企業一定要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特別注意這一點。
重視與蒙古的戰略伙伴關系,可以有很多方式幫助對方共同發展。當然,二連浩特市委市政府也在努力著,比如積極組團赴蒙俄陸橋沿線地區進行考察,引導國內企業參與蒙古國扎門烏德至烏蘭巴托載重公路和扎門烏德基礎設施建設等。
二連浩特, 6500萬年前,恐龍是這里的主人;6500萬年后,人類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里留下的印記,恐龍遠比人類的多。除了一點點驛站遺址,大多數歷史遺失在時間里。但這個小小的驛站,串起了地球的一大片。特別是,隨著中、蒙、俄的聲音越來越受國際重視,誰敢小覷,這個小站的價值和力量?
二連浩特的發展,將是一部連接歷史與未來、兼具國際視野和中國思考的長篇力作。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