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跨境電商下一個風口在哪?
2018-10-19 11:08:10
Landbridge平臺
10月18日消息,在2018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跨境電商論壇”上,跨境阿米show創始人程桂良為主持人,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國際貿易事業部中西部大區后臺總經理吳雷、全和悅創始人林世豪、連連支付副總裁鄭箭、深圳市瑞華年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任德華為嘉賓發表了題為《突圍:跨境電商下一個風口在哪?》的圓桌討論。
據悉,本次會議以“商業無界 全球視野”為主題,將突出關注數字經濟、智能融合、人工智能、云計算、新零售、大數據等熱點領域。在本次會議中阿里巴巴、World First等多家企業出席并發表演講。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以下是演講實錄:
主持人:我做電商這么多年,但是都沒有跟阿里巴巴合作過,我看阿里巴巴在境外很強,也很受認同,其實我們的外貿是直接去目的地,我們自己開發客戶,可能都不一樣,但是今天看來可能我們是做了一些太早的東西,而且今天整個阿里巴巴,無論是SBU,你們把線下交易變成線上,整個阿里做了很多前瞻性的東西,包括馬云老師做EWTP,在阿里巴巴看來跨境電商未來的趨勢是什么?
吳雷:我特別想講跨境貿易是一個風口。今天我們在四川,我就聊聊四川的商家,四川有大量優質的商家,非常龍頭的商家,其實一直都在做傳統型的貿易,一直都沒有在做外貿,其實外貿本身就是下一個風口,其實我們內部經常在開玩笑,超過了阿里巴巴千萬不要超過貿易戰。
我們借著貿易來講,ICPU起來得非常早,我們以前做得非常簡單,就是幫助買賣家撮合。從阿里的發展來講,其實數字化的沉淀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推在線化的閉環式的交易,那么你的所有的信息就會沉淀在我們的平臺上,這樣我們才可以通過大數據化服務我們的買家。才知道下一步風口在哪里,你的貨源在哪里,你的需求在哪里,下一個爆品在哪里。
在這里我特別想講風口有兩個,一個是數字化的運營。我剛才分享的時候,講了一個案例,我們現在有越來越的80、90后來接掌企業,未來的市場會越來越具有靈活性,居于數據去掌握市場,這一定是在未來在商戰中走出來的企業所必備的技能。
柔性化的生產,前面我們也在聊到,中國產品,特別是基于B2B出來的產品品質最高,全球的買家也好,分銷商也好,它越來越看好我們中國產品后面的品質以及品牌,可能不再像早些年間只需要一個加功商,或者是只需要按照這個樣子給我做同類的產品,肯定我更喜歡的是看到設計在里邊,隨著未來的碎片化,特別需要我們廠家有自己的品牌設計能力,以及柔性化的產線能力。
主持人:吳總是學霸,他講的東西可能有點繞圈子。我歸納一下,所謂的的跨境電商風口是技術的進步,以前是做交易的撮合,現在變成了交易平臺,底氣是什么?是他們在數據的采集、應用、分析上面,這一塊他們做到了,有了基礎的數據之后,比如說內江,甜城,糖的產品,是不是在國際上,我們可以分析下不同的國家不同人到底在什么城市需要的糖的成分,糖的成品。吳總是在巴西的,他要一千噸,林總是在印度的他需要五百噸,我們的鄭總是在新加坡的需要兩百噸,可以根據數據來進行生產,包括做甜度的分析。
吳雷:對。
主持人:我們沒有做常規的介紹,因為我們每一位嘉賓背后都有故事。這位老哥哥是從深圳過來的,但是他的生意做得很遠,遠到印度去了。
林世豪:是。
主持人:為什么像您這樣一個物流公司,我們一般想跨境電商都是英法美德這樣的發達國家,或者是中東國家嘛!為什么會去印度做,跨境電商,印度市場是怎么樣的?
林世豪:我們是講突圍。我們公司是2014年成立的,我們當時在思考我們要做什么樣的物流企業的時候,如果大家擠破頭去做紅海市場,對于跨境電商來講,我們認為這已經是一片紅海市場了。所以我們在做市場區隔的時候,我們團隊重點思考的是未來會在哪里?所以我們考察了全球那么多個國家,第一個我們看重了印度的人口基數。第二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整個狀況有點類似于中國十五二十年前的樣子。
結合今天的主題,我認為第一個如果講突圍,不管今天我們是做傳統貿易的,四川老鄉的企業來講,如果你要做市場的話,第一不僅僅跨境貿易里邊有小包裹,還有很多B2B的碎片化貿易。其實你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謝謝新興市場的采購額可能不大,但是你可以完全思考,我們是不是可以發整個批的貨到印度去,然后做零碎化的處理,這是我們要講的關于突圍下的新的定單業態方向的發展。
剛才鄭總講到農村包圍城市,這是另外一個維度了,我覺得這個思路是非常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在印度這個市場,參照回來中國的市場,人口基數很大,它的購買力整體算不會比德國差,它也有10%的高端人群,所以它的購買力,定單處理量,通過亞馬遜的處理它是超過德國的,所以在這一塊。我們的川企如果想要去考察這個市場,你完全可以從一個成品的角度去打造你的商業帝國,你的品牌之路。我覺得這也是可以去重點思考的方向。這是我們講的一個新的方向,它不一定是一個新的市場,可以重構商業里邊別人做不到的切入點。這是我的分享。謝謝!
主持人:林總講了印度,我想起來今年的1月11號,我在深圳跟兩個印度的亞馬遜買家聊了一個下午,為什么跟他們聊呢?因為我們想了解一下他們的市場。他們說想來中國采購,理論上應該說在本地采購不是更劃算嗎?為什么跑到中國來采購?其實中國有很多對品質的產品,對有品質有要求的人他們需要更多更好的東西。印度的買家特別的希望你不想做印度,或者不懂印度市場我來給你做代理,甚至我教你怎么做印度本地的跨境電商。這是一個風口。再次謝謝林總給我們講了印度。
鄭總,連連特別有意思,有一個詞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全球的2020組織,主次應該是在中國辦,大家做過很多跨境電商的嘗試,包括產品嘗試。從連連來看,跨境電商在收款這一塊,技術也好、形態也好,會有什么新的變化嗎?而且這些新的變化會給我們商家帶來什么受惠嗎?
鄭箭:剛剛主持人提的問題我匯映一下,連連作為一家專門的第三方的機構,在跨境電商生態里邊我們有很多心得,尤其是主持人提到的問題,我是這樣看的,第一,跨境電商其實是一門小額高頻的全球貿易,把產品銷往全世界的生意,它服務的人口是70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紅利市場,風口也在這里,因為中國的電商紅利已經是達到了一定的階段,所以海外的市場是我們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出海的一個絕佳的一個機會。對于中國和全世界與各個國家進行貿易也好,競爭也好,我覺得這個部分可能是我們第二次的彎道超車的絕佳良機。
第二,中國人怎么把東西賣到國外去?一方面是組織產品,組織生產、營銷、物流各個方面,再有就是把產品賣出去之后怎么把錢收回來,進行再生產,還有國內外資金的進出,其實這些都涉及到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成本和效率的問題。連連可以幫助大家做到的是什么呢?第一個我們的收款速度是最快的,兩秒。
主持人:這么快?任總你有壓力了。
鄭箭:真的是這樣,兩秒。99%的是五分鐘到帳,我們做到是行業最快的速度,因為連連沒有自己的生態,沒有自己的平臺,所以我們只能是靠自己有創新的產品來獨立開放的為我們的平臺做服務。經過市場的良性競爭構筑出來產業的不斷迭代升級,這是一個客觀的結果,也是這個歷史潮流造就了連連。其實這部分里邊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
第二部分要講到成本的問題。我們的買家絕大部分,尤其是這兩年發展起來的中國的買家都是中小買家為主,大的買家也不多,包括各省,包括內江可能也有,但是數量可能不會特別大,絕大部分是小買家,小買家面臨的是什么問題?第一個是收款要塊,第二個匯率要便宜一點,第三個就是結匯的時候不要有匯差,不要讓我承受匯率結算的風險,那么我們可以做到零匯差。這是什么概念?就是您看到的是什么匯率,收款的時候就是什么匯率,沒有一分錢的資金損失,這個是連連能夠遭到的。第三個就是剛才講到的資金成本的問題費率問題。其實不少的支付機構給買家說我給你的費率非常便宜,但是不會承諾零匯差,其實真正做得久的買家會知道這里邊的繞繞彎彎,有時候匯差可能會遠遠大于手續費,在這部分里邊連連不掙這個錢,也不讓買家承擔匯差的損失。我們在匯率方面是做到前期峰頂,根據買家交易的大小。前面我們剛剛舉辦了一個會,在會上我們提出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把買家的服務平臺做起來,這個服務平臺做起來我們買家所有的后顧之憂都沒有了。我們連連專著做一個事情,把買家與資金相關的服務,我們生態服務的資源收集好,我們就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主持人:讓他來當主持,我覺得他講的東西比我條理更清晰。三位其實都服務同一群體,誰呢?買家,任總。
任德華:在座的是跨境電商的買家可能不是很多,布景是出口的還是進口可能都不是很多,在座的嘉賓里邊,我的身份是一個買家,我們的其它嘉賓可能更多的是提供服務,我介紹一下自己,我是四川達州人,我們是做跨境電商的買家,我的第三個身份是,我是一個跨界的跨境電商的買家。公司成立創業之初,我是做銀行的。
為什么當時我會從銀行轉型過來做跨境電商?今天開這個會我感到很以外,我參加了那么多的大會,第一次有國內的銀行參與這樣的會,來給我們提供跨境電商相關的服務,可以看得出來,金融領域里邊已經開始逐漸重視認識到這個行業,隨著行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銀行也加入進來了。我剛剛做跨境電商的時候,我就跟銀行業的人交流,我說這個行業非常有前景,你們應該開發一些金融業的產品,因為我懂銀行又懂跨境電商,但是我也沒有回到銀行去。
另外有一點感受,我們來內江參加這個會,我感受到四川省政府對這個行業,這次舉辦會議非常的重視,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其實也可以看出來,這個行業在咱們四川是有一些新的發展機遇和契機。回想一下當時我會選擇做這個行業,從朋友那兒了解到有這樣一個模式,一開始做速賣通,通過它可以把商品賣到國外的消費者手里邊,這樣的話價格非常有優勢,我聽到之后就非常感興趣。我在深圳參加了一個會議,當時會場只能容下四百個人,但是卻站了一千多個人,后來我就從事了這個行業。從事這個行業一路比較艱辛,因為我們完全沒有基礎,沒有經驗,國內電商我們也沒有做過,甚至連企業我們都沒有開過,我們用四年的時間把公司現在做到一億多的規模,所以說到現在我想跟大家再交流的就是,在2014年的時候我做跨境電商我感覺比較晚了,因為這個行業萌芽是在2011年的時候,可能我們要好好的把握一下機會,但是到今天2018年,現在來看這個行業,我覺得其實還有機會,只是說我們做法可能與幾年前不一樣了,所以給我們這個行業,給我們四川省的跨境電商打個CALL。
主持人:為什么我不先問他問題,先讓他說話,因為他回來也是一個緣份,他這次回來也是想看看父老鄉親,另外也是想在這邊設一個分布。花15萬請一個人力資源經理?為什么?因為我們在四川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儲備,四川的員工流動力相比華南是低的。我跟很多人聊天,公司的規模大概是三十到五十萬的跨境電商買家,工作三年的人可能是超過50%,這相比沿海地區是少很多的。
剛才三位嘉賓講到一個共同的品牌,作為買家,昨天晚上我們還在談這個話題,半年前我問了一個問題,你怎么看待中國跨境電商的品牌?我特別想聽一下任總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任德華:從幾個方面來講,跨境電商出口這個行業方向是有機會締造中國制造業的品牌的,因為我們傳統的外貿面對的客戶是一些經銷商和批發商,我們的跨境電商是直面消費者,我們對產品的訴求,痛點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后期的產品銷售當中反映非常的迅速,去提升改進我們的產品,跨境電商有機會能夠締造出口的品牌。
從企業發展和競爭的角度講,做我們這個行業需要去拓展品牌。早期這個行業競爭比較小,現在我覺得是屬于發展的中期,競爭開始產生了,那么在中期企業怎么建立好自己的防火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我的理解里邊,品牌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防火墻,為什么這樣講?如果說跨境電商企業靠黑科技起來的東西,它其實是很快會被這個行業所淹沒掉的。我經常跟他們聊天說,亞馬遜跟中國的亞馬遜玩家經常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黑科技隨著行業的交流會很可以被獲取到,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做了自己的品牌,應該說別的企業是很難去突破的,或者說去攻破的。作為品牌來講,它是靠時間日積月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而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突破的。有這樣一個品牌,隨著長時間的積累很難突破,那么它可以作為企業很好的防火墻。
另外一方面講,我們企業做跨境電商在銷售了那么多產品的同時,如果說你不專注做產品和銷售,那么你的產品是沒有積累的,今天買這個產品,明天賣那個產品,最后買家對你沒有認知,如果說我們專注于某一個產品,把我們的產品改善提升,那么就會逐漸積累自己品牌的忠誠粉絲。我們在做品牌的時候,不僅企業可能盈利了,企業的品牌價值也沉淀了。
做品牌必須要以產品為基礎,跨境電商行業,做買家的來講,現在大家拼的都是產品。從銷售的角度來講,不管營銷做得再好,我覺得營銷只屬于前鋒,產品才是整個企業經營銷售的堅強后盾。如果營銷做得非常好,但是產生的后盾實力不足,前期投入的所有東西到后面沒有很好的產品去支持,那么這個銷售都會逐漸的回落下來。所以產品做好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基礎。我就分享這些。
主持人:其實我一直等著他之前的那家銀行是什么銀行?不會是工商銀行吧!
任德華:不是工商銀行。
主持人:他有點緊張,昨天晚上我跟他講了很久。我歸納一下。做品牌要有耐心,這個是基礎,如果沒有耐心就不要想做品牌,就選擇去突破,你就去拿貨賣貨,但是拿貨賣貨有一個問題,就是你的群體很泛泛,但是如果你做垂直的,做精品的那么就會積累用戶對你的認知、認可,慢慢這些認知和認可就會變成品牌,是這樣子嗎?
任德華:對。
主持人:吳總,四川是外貿大省,外貿大省在整個跨境電商的潮流里邊,我知道有很多的外貿朋友們,他們也挺迷惘的,一方面像今天你所分析的交易應該是越來越碎片化了,做外貿也沒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同時,我們在進入新的行當的時候,老是擔心會不會把銀行丟了就什么都丟了。ICBU在支持跨國商貿的時候有什么指引嗎?
吳雷: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這可能是我們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所擔心的問題,它即是一個趨勢可能又是一個機遇,也可能是一個危機。從ICBU來講,我剛才在分享當中也講到,我們是以傾集團之力來做全球化這件事情,其實我們很多的服務,我們還是本著客戶第一的原則去做的,所以我們在幫助我們企業在成長的時候,不光是拉這一個企業在成長,我們在很多地方,在座的其實只是一個生態圈的生長,包括人才的問題,包括新市場品牌運營的問題,店鋪的運營,包括泛生態,我們希望大道一個生態,這樣每個人在里邊風險就會更低。
主持人:阿里會有自己的生態去服務這些商戶,就是外貿在線交易?
吳雷:是的。
主持人:這個詞對我是比較陌生的。老林,團長鄭總講了19招,里邊最重點的是說要把外面的物流服務商引到四川來,作為深圳的物流服務商你是怎么看待四川跨境電商在物流的現在以及未來,你們是否有計劃在這里干點事情呢?
林世豪:謝謝!我老婆是四川人德陽人。我09年回到成都,當時我有一種商業直覺,覺得整個四川會大力的發展,特別是在空港角色能力上,另外就是包括成歐鐵路的開通,包括瀘州,江河運輸,從這幾個維度來講它是成熟的。以前我們也做了很多運輸工作,從這幾個維度來講,本身它又地處整個西南部的核心,覆蓋了西南西北,從物流的角度來講它是非常有潛力的。成都也有直飛到新興市場的航空,如果說我們把整個生態鏈來看的話,一個外貿企業從組織生產收到訂單,跨境電商,連連可以2秒收款,速賣通需要幾天嘛!這是一個規則嘛!從規則來講,我們物流企業是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一環,買家最清楚了,所以我們承擔了很多的危險,這個風險來自于買家把貨交給我們,我們也運到了,但是我們跟買家做到的是月結。所以我想說的是,在這一塊我們的各位領導是否有這方面的思考,如何去思考我們物流的供應鏈,然后把物流的運費幫買家提前交付給物流企業呢?如果有更加合適的政策,我覺得整個四川省它是很有潛力的,不管是從它的食品制造業、器模業等等企業,我覺得都有很多的潛力在這里邊。
四川不管是從B2B的貿易,還是碎片化的小額貿易里邊,我覺得都非常有潛力。我跟鄭總講我們在成都是可以深耕公司的,其實我們有一個合資公司在這里了,主要是做國際貨運代理這一塊,還沒有做跨境電商物流服務。
主持人:很樸實啊,這個地方地理好,這里人好,自己的老婆肯定好了。第三是有新的機會在里邊,無論是新型的外貿,還是說服務我們都有非常好的潛力,所以早早的在成都布了點。
林世豪:歡迎大家隨時來指導,我們就在成都機場的民航路附近。
主持人:針對跨境電商,買家是一個主要的人群,同時我們的鄭氏19招里邊,電商跟物流。人工、資金、產品的成本、物流的成本、平臺傭金、退換貨等等,整個營銷和物流是占了成本的很重要的一塊,連連支付和連連科技,像鄭總講的服務平臺是不是也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這方面的嘗試會給我們四川的朋友們會有什么關聯呢?
鄭箭:又是一個坑,其實這個坑連連早就準備,連連準備在1月份發布一個新的平臺。剛剛主持人說的這個事情,其實在我們的新平臺里邊都可以覆蓋,買家的后顧之憂都可以交給連連打造的這個平臺,具體這個平臺會承載哪些要素和資源呢?比如說我們服務的開放平臺,在國內端我們會連接所有的服務商,包括物流的、營銷的、知識產權的、法律事務等等方面的都入駐到我們的平臺上面來。我們知道中國有幾十個綜試區,其實那個綜試區都在做。根據各地區的發展經濟的不平衡,其實買家在信息的落去方面會有一些滯后或者是不對稱的情況,深圳可能有全國70%左右的買家,大家交流很方便,信息可能第一時間獲取,但是我們內陸的省份的買家要做,信息交流可能就不是那么方便了。那么我們把這些所有的資源納入到這個平臺上面來之后,其實就拉平了所有買家的分界線了,大家可以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了。當然我們也會有一些口碑評價,你可以選擇最優秀的匹配的服務商來給你提供服務,這樣對于我們內江的買家也好,四川的買家也好,它是全面性,也是一致性的。
第二部分海外,海外我們會去連接所有的海外點上平臺,連連現在已經支持到的電商平臺有11個,明年上半年平臺數會增加到20個以上,結算的幣種支持16個,后面這些幣種,怎么解決問題,我們也有布局。2016年就開始了全球化的布局戰略,我們在美國設立了兩家公司,也在爭取牌照,現在已經拿到一個牌照了,英國拿到牌照了,香港也拿到了牌照了,我們在巴西、歐盟、印尼、泰國都設立了公司。去年的央行行長還專門到我們這邊來考察,對我們非常滿意。其實對于這樣的資金網絡,背后的邏輯就是我剛才講的把背后全部交給連連,交給連連背后所支撐的平臺就可以了。
主持人:謝謝!剛剛鄭總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信息差。我們兩個昨天晚上一直在聊天,聊跨境電商買家關心的問題,任總提到一些理論,你能不能把昨天提到的跨境電商買家最關心的事情給大家講講,其實這個是大家入行,或者是正在做,或者是遇到瓶頸的時候,可能就是那幾個點,你講一下。
任德華:為什么我們有這樣的考慮,愿意回到四川,我們的想法是在四川設一個分布,也不是整體會搬遷到四川來。為什么要設分布呢?其實我們看重的成都高校資源的優勢,目前在深圳,我覺得跨境電商的人才,現階段還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我們自己在做企業的時候,公司從幾個人到一百多號人,大部分都是從沒有經驗慢慢培養起來的,在培養的時候我們還要非常小心的呵護他們,在座跨境電商的企業很多,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的爭奪是很激烈的,我們在深圳的人才都是自己培養的,那么我們到成都也可以自己培養,成都有大把的高校資源,有非常高的吸引力。
第二點,四川人嘛,我們四川人還是非常吃苦耐勞,非常勤奮的,包括自己也是一個在外邊努力打拼的人,跟其它的同事交流的時候,在很多的城市對比的時候,有長沙、武漢、成都,我周二剛到的時候,就拉了一波從外地拉到成都的跨境電商,跟他們交流了,從泉州那邊跨境電商的買家交流,他們為什么會來到成都,就是看重了成都的人才優勢。
我講一下為什么我們不整體搬過來了?目前整個四川跨境電商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短板的地方,第一個就是物流,我們倉庫一定是放在深圳,或者是廣州這些地方的。第二個就是供應鏈的優勢,制造業的優勢。這一塊據我大概的了解,成都像鞋這個行業也是有非常強的供應鏈的優勢,這也是可以發展的機會。第三就是資金,包括融資便利不便利的問題。我們關注的就是這些方面。
主持人:你的這些問題,我覺得鄭氏19招全部都能解決了。
任德華:對。
主持人:為什么我要讓他講這些點?傳統做商貿的,或者是做外貿的,無論是商家還是監管的領導,有時候很奇怪,到底我怎么樣支持我們的跨境電商發展?19招講了絕大部分了,但是有一點,無論是你想從事這個點還是怎么樣,必須要關注的就是人的培養。如果說你在本地是有這樣服務的話,或者是有這樣的團隊,就像我們阿里所說的,ICBU有生態,我們會扶持教育大家做跨境電商的新外貿。像老林早就在成都放了一個窩,連連早就做了一個窗口。
最后大四川有人,有好東西。最后要給一個問題給幾位嘉賓,如果讓你們在未來半年在大四川做一個事情,你們會選擇做什么事情?跟跨境電商相關的。
吳雷:好問題,其實我們有很多想事情都想做,因為我們四川真的是非常好的一個地方。阿里巴巴國際站我們有雙11,我們有兩個節,剛剛結束的9采購節也是非常有特點的。從阿里的平臺來講,我們還是真正的希望幫助非常優秀的,甚至是上幾十年的老的,無論是內貿也好,甚至還沒有接觸線上化的企業,現幫助他從線上化開始,然后從外貿開始去突破,應該算是自己企業的轉型這是我們最希望做的。
林世豪:我覺得未來在大四川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否可以考慮在整個大四川做空運往印度也好往美國也好的專線,設定這樣一個服務體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想點。
主持人:他抓了一個非常好的點,美國要推出萬國游聯,它可以讓我們用很便宜的價錢郵政價格送到外邊去。老林說的專線其實是在給大家說做一個更好的替代品。鄭箭。
鄭箭:我們已經和四川綜試區達成合作,將來會在四川成立我們的分支機構。
主持人:要回來發展,我們一定要支持,這里需要掌聲。
鄭箭:連連04年的時候做手機花費的空中充值業務,當時我們是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我們占到化費充值50%以上的份額,線下有一百多萬的代理商。
主持人:看來連連早就把四川的好東西都往兜里放了。
鄭箭:我們在成都設立四川的這家分支機構,我們做什么?做一件事情,完整的金融科技服務,有兩端,一端是國內端,就是國內的支付業務,和支付家的科技服務解決方案。比如說我們四川最大的物流公司,有兩千多萬的師父在里邊接單,我們已經下沉到傳統的企業,以及后支撐的全產業鏈上面去了。說到四流,四流合一,我們通過物聯網的網絡,我們能夠幫助四川的中小企業更加便捷的通過這些數據向銀行獲得更好的支持,跨境當然就是另外一塊業務了。我自己個人把它理解為是一個內外兼修的業務。
主持人:好。謝謝!任德華,半年回來干什么事兒。
任德華:我們作為買家能干的事情很有限,就是建立一個團隊,培養一些人才,再介紹一些買家回四川。
主持人:這個掌聲應該更多,育人又要育土。我花一點點時間介紹一下自己哈,我在全國到處去走動,我去去見很多跨境電商的創業者,可能是買家可能是服務商也可能是平臺,我給他們做什么事情呢?我會給他們做戰略顧問,給他們一些思路,也會給他們一些疑問,精細的物流找林世豪,要做新外貿的找吳雷,要把錢收回來的找連連。如果你們想關注我寫的文章,那么就搜索我的名字就可以找到。如果你們想找我個人,在微信上面搜索跨境阿里秀就可以找到我的公眾號,你們可以加我的微信,如果有更多的問題,關于今天沒有講透的問題,來找我,今天我們的2018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跨境點上論壇到此圓滿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億邦動力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