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境電商到離岸貿易 世界貿易格局在改變
2017-12-01 10:26:03
Landbridge平臺
【編者按】更低成本的商船、性價比更高的服務以及更具信用的經商法則讓荷蘭在17世紀超越英國,在世界貿易競爭中成為主導角色,并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的稱號。
然而,世界已經變了。在國際物流更成熟、全球協作更緊密且創新科技不斷爆發的今天,怎么樣才可能在世界貿易圈中崛起?
中國正在做的實踐或許值得全球參考。
便利化水平提高帶來貿易成本的降低,企業發展各種高新技術及模式確保貿易的安全,中國正醞釀一片對外開放的土壤。而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這份開放,正慢慢對中國企業商業模式產生改變。
土壤已經準備好了
在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發表了署名文章《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全文圍繞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等方面進行詳盡闡釋。
其中,在談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時,該署名文章提出,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2013年以來,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多方面重大進展,形成了一批改革創新重要成果。下一步要著眼于提高自貿試驗區建設質量,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鼓勵地方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形成更多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與此同時,該署名文章也提出,要“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18日十九大上,習近平主席就明確指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據了解,中國自由貿易區是指在國境內關外設立的,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經濟性特區。
而根據汪洋副總理的署名文章所描述,自由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征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港。
實際上,得益于自由港政策,新加坡港和中國香港吸引大量集裝箱前去中轉,讓兩者目前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轉量排名中都位列前茅。
當然,要在中國的土壤上瞬間變出一個新的“香港”或者“新加坡”并不實際,但通過對外開放的政策以及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支持,中國的貿易環境,開始逐漸發生變化。
實踐到改變
要推動這個改變,首先得依靠各個自貿試驗區以及各個口岸的模式創新實踐。
在去年,海關總署公告2016年第72號(關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有關問題的公告),該72號文表示,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方式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保稅貨物集拼、分撥后,實際離境出口或出區返回境內。
該72號文也給了各個自貿試驗區嘗試全球買賣模式的基礎。其中,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的 “全球中心倉”模式則是走在最前列的創新模式之一。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中心倉是指主要將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的相關政策,在前海灣保稅港區內設立全球集拼分撥中心,實現保稅與非保稅貨物同倉存儲、進口與出口貿易同倉調撥、小額交易(2C)與大宗貿易(2B)同倉交割、內貿與外貿同倉一體,通過“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的監管創新,使原來需要存儲于多個地區、多個倉庫的多種物流及貿易形態的貨物可以在自貿區內的一個中心倉內一站式完成,企業因此得以更加靈活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最大程度發揮自貿制度創新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帶來的便利。
單看概念可能不太好理解“全球中心倉”的意義。簡單舉個例子,如果從跨境電商行業上看,通過該全球中心倉,企業可以把其他國家的產品存放在全球中心倉,當海外有訂單時,貨物屬性從保稅進口變為出口,然后發貨到海外去。
比如一個越南的產品、一個德國的產品和中國生產的產品都可以存放在全球中心倉,當一個英國人下單后,即能將這些產品打成包裹,發送到英國。
最讓大家廣泛認知的該模式應用之一為跨境電商。類似阿里以及亞馬遜等國際電商企業會在各個地區進行“海外倉”備貨來滿足當地銷售需求,“全球中心倉”的存在讓企業能在各地海外倉缺貨時及時補貨。
在這個基礎上,跨境電商不僅僅只能被定義為進口電商和出口電商,因為通過轉口貿易、離岸貿易等功能,已經可以把第三國的產品賣給另一個第三國。
當然,全球中心倉模式的應用是多種多樣的,跨境電商只是其中一種應用。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全球中心倉配套的主要改良措施之一是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用一句話說明就是非保稅貨物可以按非報關方式入區。這個非報關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記賬方式。這是海關申報制度的一種進步,是一種貿易便利化。
目前中國實施報關備案制中,申報項數是37項。因此,為了實現自貿改革創新,所以開辟了一條以非報關單方式入區的申報制度,解決普通貨物如何便捷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跟保稅區形成集拼、分撥和混存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該模式并不只會存在于深圳前海,實際上,據億邦動力網了解,杭州也已經走通了保稅出口模式,并積極建設“全球中心倉”。將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地區和企業加入到“全球中心倉”的建設中,而走在創新前線的跨境電商,或許能享受新模式的紅利。
“離岸跨境電商”
貿易便利化給中國轉口貿易以及全球貨物集散提供基礎,而在互聯網和跨境電商快速崛起的環境下,中國企業業拓展了“與離岸交易有關的商品服務”。
天貓所提出的“全球買全球賣模式”正是一種“離岸式的跨境電商”。該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全球供應鏈商品實現一盤貨。比如現在把梅西百貨的產品進口到中國賣給消費者的同時,梅西百貨的產品也供給東南亞的用戶。
而這里的“一盤貨”并不是指把全球商品聚集在某一個集散中心內,貨實際上仍然在原產國,“一盤貨”更多是利用數據的驅動來提高效率,減少物流成本,實現“全球買全球賣”。
根據天貓事業部-進出口事業部副總經理邢悅的解析,在這個全球買全球賣模式中,天貓會利用數據進行驅動,對未來進行預判,所以對未來貨物該怎么去分配是有把握的,從而提高動銷效率。(商品動銷率=商品累計銷售數量 ÷商品庫存數量)
比如阿里預測到未來東南亞、印度、大洋洲等地區分別會有什么樣的消費,那么這個“一盤貨”就能在生產國先實現定制化生產準備,這樣整個供應鏈鏈路就會縮短很多,一但目標國有訂單,阿里就可以集中組織去進行分發。
這種離岸跨境電商模式的根本就在于全球范圍內的數據打通。而中國本身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也是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在跨境電商的支持下,跨境電商企業擁有了龐大的全球商品庫。
明顯,最終這個商品庫的數據很可能觸發更多類似阿里這樣的電商企業去實踐全球買全球賣的離岸跨境電商模式。
這也是中國企業在世界貿易環境中的一個跳躍。在離岸交易中,中國企業并不直接參與買和賣,只是幫助買家和賣家尋找貨源、推廣市場、解決物流等。這是一個中間服務商的角色。
該模式也恰好響應了汪洋副總理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提出的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要任務和重要舉措。他提出,要拓展對外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就是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從以貨物貿易為主向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轉變,從依靠模仿跟隨向依靠創新創造轉變,從大進大出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
作為離岸貿易服務商,中國企業則真正從一個貨物貿易商變成一個服務貿易的角色。當然,這種模式可能跟跨境電商一樣,也只是一個新市場,但在中國開放創新的土壤下,沒準能改變一些什么呢。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