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電商為何患上焦慮癥
2016-10-17 11:15:19
Landbridge平臺
10月13日消息,在2016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上,億邦動力網CEO兼億邦動力研究院院長鄭敏發表了公開演講,他透露,當下電商的四個焦點問題:資本寒冬,大平臺交易額增速放緩,傳統企業電商熱情回調,看不清跨境電子商務前途。
據了解,此次會議主題以“創新、融合、共贏 ”為主題,落實“互聯網+”國家發展戰略,促進四川省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四川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本次峰會旨在分享各行業跨界融合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戰略、新舉措,共謀電子商務發展良策,促進合作共贏。
此次會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支持,四川省商務廳、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億邦動力網承辦,思路網協辦。據承辦方億邦動力網介紹,大會將匯聚電子商務行業領軍人物、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和行業專家學者,共商創新發展主題,共享創新、創業成果。峰會主要內容包括“三會三論壇一展一賽”。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億邦動力研究院每年都會做一些關鍵的動態跟蹤和形勢研判,但多用于提供給委托方做內部決策參考。今年很特別,一是2015年是中國電商的成人禮,經過20年發展,基本要告別或被小視、或被特別呵護的未成年人階段,保守測算從業者數量也有近3000萬人。二是2016年電商也過得很焦慮,只不過有些朋友表達出來了,有些朋友在隱忍發奮。所以,我想代表億邦動力研究院,就當下電商的四個焦點問題,分享一下我們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第一個焦點是:資本寒冬
今年風險投資項目明顯減少,前幾天一位非常資深的業內朋友告訴我,今年風險投資額只有去年同期的25%,雖然沒有去做嚴謹的數據核實,我想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已經感受到了這個秋天還挺冷。
記得上一次電商資本寒冬是2012年,事實上資本寒冬是電子商務無法避免也不用避免的市場規律,資本競爭和價值規律之間的矛盾決定了4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周期性的資本寒冬。一是資本不斷推高估值,甚至可以推高到允許商戶燒錢倒貼,但是價值規律是有偏差幅度限制的,不會長時間支撐完全脫離價值規律的商業模式,所以資本冷暖的節奏是“春秋夏冬”。二是電商創業也是需要熬個8年以上的,絕大多數新商業模式都需要多次試驗才能成功,B2B電子商務1995年就開始了,8年后的2003年才開始得到爆發和印證,B2C也是從2000年前起就有人創業,2008年之后才開始得到印證和爆發。如同愛迪生不能第一次試驗就能完成電燈發明一樣,生活服務業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等都還在商業試驗階段,在8年的時間周期內一定會有大量的小白鼠項目夭折。
應對資本寒冬,我們有兩條參考建議。一是丟什么都可以,情懷永遠都不能丟,情懷其實就是信心和激情的混合物。資本永遠是貪戀暴利的,不會長期允許投資人休假,資本也找不到比投資更暴利的生意,更重要的是資本暫時還找不到比電商容量更大,投資產出比更高的領域,美元基金也不可能整年耗在那兒等人民幣匯率下跌。況且,照此推算2020年還得來一次資本“寒冬”,下一個冬天之前,一定還有一次“春秋夏”,不會太遠,然后再是冬。二是彎道超車,寒冬期間的競爭成本相對較低,招人都容易得多,不少對手還暈在該悲觀還是樂觀的時候,調整一個自己企業的節奏,穩中求進。說得更直白一點兒,就是在確?,F金流能讓你活著的前提下,我還是建議盡可能抓住進攻機會,因為這個時候的進攻成本其實最低。
第二個焦點是:大平臺交易額增速放緩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速是放緩的,就網上零售額來看,2014年同比增長49.7%,2015年掉到33.3%,2016上半年同比增長率繼續下滑至28.2%。京東、天貓、淘寶所代表的B2C、C2C大平臺,增速也普遍出現了下滑,京東2016年二季度核心交易額同比增長47%,去年同期的交易額增長率是82%;阿里巴巴第二季度來自中國零售平臺的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率從2015年同期的34.3%下滑到24.3%。
《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10億,高位之后,環比增長率僅為3.1%(2015年12月的環比增長率是6.1%),網購人口環比2015年12月,增長8.3%(2015年12月的環比增長率是14.3%)。至少有一點很明確,單一依靠網購人口增長紅利拉動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不太靠譜了,要增長只有靠提高每個網購消費者的ARPU值,說白了就是“剛需消費”市場已經沒增量了,想增長得找到讓人多掏錢網購的理由,找到企業采購者上網采購的理由。
電商用戶體驗必須升級迭代,賣家及商品必須在設計、品質、內涵等方面升級。一是網絡社交刺激攀比或同理心,加上提供信任背書,獲得新的增長,比如微商,在這里要特別聲明一點,不要以為有騙子存在的模式就沒代表性,往往是真正有市場機會的模式才值得不法之徒覬覦。我看了一些研究機構的數據,來自微商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經有4000億人民幣,大概已占網絡零售額的10%左右,還在持續增長。而且VR、直播等會賦予社交網絡更牛用戶體驗和更強的圈粉能力。二是品類擴張拉動網絡零售額獲得新的增長,三個方向特別值得期待:生鮮農產品等冷鏈物流商品、家居家裝等大件物流商品,生活服務、文化消費等O2O高依賴程度的服務品。三是B2B交易拉動完全意義上的B2B電子商務交易額,現在的B2B交易額統計大多是“線上供求信息對接+線下傳統方式交易”的方式,議價、確定商品、簽訂合約、支付和交付等幾個交易的關鍵環節還是在線下,B2B電子商務服務市場被局限在供求信息服務的狹小空間里。順帶說一下,全國B2B交易額何網上零售額之比是8:2,但B2B電商服務市場空間是小于網絡零售市場空間的,是0.8:2。舉個例子,某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服務收入占交易額的0.3%,但某網絡零售平臺的服務收入約占交易額的3%。而且,B2B上下游企業的網絡參與度相對還比較低。但即便如此,就當下而言,至少能看到400億左右未發掘的電商服務市場,中期看2020年,1000億的B2B交易服務市場是完全敢想的,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第三個焦點是:傳統企業電商熱情回調
相比2015年,今年傳統企業的電商熱情是低于去年的,大致是三種情況。一是不服氣,說電商逃稅,傳統企業輸在了起跑線上。二是認為電商沒產生新的價值,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都來自砸了傳統企業的飯碗,把肉盛到了自己的盆里。三是觀望和搖擺,互聯網+一號召,就激進上馬,一看短期回報不行,就馬上收縮。
首先,打不過電商歸罪于電商逃稅,我覺得這個說法至少是不夠爺們的。我們不能拿百貨商超業態去跟C2C比,一個線下的小商品市場動輒一年幾百億的交易額,大的每年3000多億,還有大量的城鎮社區集貿市場,加起來規模一定比C2C電商平臺大,交稅情況比淘寶更好嗎?我看真不一定。如果看京東、唯品會等B2C電商業態,估計稅收義務的履行情況不比傳統百貨和商超差。包括稅收、知識產品、假冒偽劣等情況,我們當前的挑戰是線上線下同業態如何同治理的問題,絕對不是線上線下競爭不公平的問題。其次,說電商沒有產生新的價值也是不對的,兩年前就有報告論證網購交易額中的39%是新增而非替代,我們再看一下去年全國200多億件快遞,是不是新增的服務市場?我看一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窄幅波動,但網絡零售額保守增速也是33.3%,如果只是簡單拆了傳統零售業的墻腳砌自己家房子,恐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去除網絡零售額后增長率至少得掉一半。對于觀望和搖擺現象,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去年在互聯網+政策紅利和資本市場的驅動下,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比較激進,當看不到短期利益后,今年有一輪慣性回調。當然,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也是有的,昨天在飛機上跟當當的國慶總也聊到這個問題,傳統企業銷售主渠道還是在線下,線下生意不好了,一定會影響在線上市場的品類供應和營銷投入能力。事實上傳統企業還是得回歸電子商務的,因為退回來之后發現也沒有什么路比電子商務更有希望,市場的硬規律就是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淘汰效率低、成本高的企業,電商無論從規模效率還是從范圍效率看都遠遠高于傳統商貿流通方式,退回去也遲早要回來,電商一定是大多數企業的必選項,無論是多選題還是單選題,放棄電商就等于放棄這個時代。
第四個焦點是:看不清跨境電子商務前途
今年4.8新政之后,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情緒確實不好。一是網購保稅進口的稅收紅利沒有了,連帶影響到風險投資和企業戰略投入信心,導致跨境電子商務進口平臺可用于直接教育市場、刺激跨境網購的價格工具和營銷投入大打折扣,環比看,跨境電商進口增速事實上放緩不少,粗略估計增長率至少得跌了一半吧。二是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全國放開的政策紅利沒有得到釋放,主要是由于通關單等比照傳統貿易的監管要求不符合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的特征和規律,跨境電子商務的路徑就是通過市場創新倒逼供給側改革,完成外貿生產、流通和消費方式的重構。三是幾個跨境網購逆差國家,開始設置VAT、跨境網購限額等跨境電子商務門檻,讓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領域的市場情緒也多少有點兒緊張。還有就是跨境電商出口也遇到類似內貿網絡零售的“2012困境”,什么是“2012困境”,就是市場交易規模接近1萬億元左右時,大型綜合平臺的馬太效應就開始爆發,流量和用戶的市場集中度提高,相當一部分垂直電商會被逼死。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之前進口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對政策紅利的依賴程度過高,畢竟是近乎等同于增值稅和消費稅全免,現在是有些回調過度,最終還是要依賴市場,依賴供需關系。我們也注意到中國政府在此方面的態度始終是積極的,只是需要時間和試錯,但凡改革創新,政府和企業都一樣,風箏線需要一點點兒放,玩命罵娘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咱們中國企業得學會游說政策和積極參與政策制訂,否則政策制定者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也不會少。其次,全球電子商務處于全面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疊加時期,非洲、東南亞各國的電子商務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態勢,市場是硬道理,傳統國際貿易中從來就不缺各種貿易保護政策障礙,但供需關系會強勢維持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中國的跨境網絡零售出口始終在保持高速增長,2015年的實際增長速度應該在40-50%,只是因為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政策還沒有完全調整到位,大部分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額還沒有列入海關統計,賣家也不太愿意浮出水面。之前有報告分析,到2020年全球網絡零售額的1/3-1/4是跨境消費,這一點是有可能,且值得期待的。
最后小結一下,我們這么多年觀察下來,做企業,在電子商務市場里摸爬滾打的人,焦慮是常態,不焦慮大多是裝的,有點兒差別的是,無論情況多么糟糕,電商人總是會更勇敢一些。
所以,最后我想請大家一起用掌聲為電商加油打氣,謝謝大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