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跨境電商重鎮新政困擾待破題
2016-08-03 14:41:22
Landbridge平臺
近日,商務部最新例行發布會也顯示,跨境電商“正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上海一家跨境電商網站發布《2016上半年中國海淘消費報告》,報告顯示,2016上半年數據和去年同期對比發現,北上廣深等一、二、三線城市增速占比較去年同期上漲77.57%、84.32%和108.65%。
記者在上海調研發現,依托自貿區優勢,上海也成為跨境電商重鎮。
7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來上海調研時,考察了互聯網企業、跨境電商網站“小紅書”。這家成立于2013年8月的企業,在短短2年半的時間里,快速成長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目前注冊用戶已達到2400萬人。
同時,諸如洋碼頭、麥考林等電商平臺也起于上海,亞馬遜等國外跨境電商企業的跨國電商業務,也主要依托上海自貿區。上海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跨境電商進口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進口規模將比2015年增長5到10倍。
記者了解到,目前跨境電商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直郵模式,這種模式也被叫作“海淘”。即直接將海外商品單品郵寄至中國大陸地區,除了繳納稅費外,每件商品單獨收取跨境物流費用,雖然商品價格會有所優惠,但是高昂的物流成本也會讓整體價格打些折扣。同時售后、退換貨也比較棘手。亞馬遜即是此類代表。
另一種類型即保稅模式。通過集中采購海外商品,存儲在保稅區和自貿區,再向國內消費者銷售。雖然相關稅費不變,但由于大批運輸,因此可以大幅攤薄特定商品的運費。小紅書是此類代表。
不過,隨著跨境電商新政的推出,各類電商都面臨“掐住喉嚨”的困境。在4月份十一部委公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里,諸多熱門跨境電商商品都需要首次進口許可批件,這樣一來,就讓跨境電商網站陷入無貨可進的境地。盡管該規定暫緩至2017年5月施行,但是仍給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現行管理體制下,想拿到首次進口許可批件,只有國外生產企業或者其中國總代理,憑借生產成分的材料才有可能,而且周期也會長達以年計算。”
對此,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跨境電商新政的初衷是公平競爭環境,融合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業務,目的是規范而非壓制。畢竟,跨境電商也是目前我國外貿的新興增長點。如何兼顧規范和鼓勵,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征求意見。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