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由風頭正勁變為燙手山芋 未來何去何從?
2016-08-02 14:58:57
Landbridge平臺
跨境電商在前幾年高歌猛進,各大電商巨頭跑馬圈地。但2016年后,政策變動影響下,跨境電商仿佛一夜間從風頭正勁變為燙手山芋。與此同時,國內電商出現的問題,在跨境電商身上正一一重現。
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03年前,代表平臺是阿里巴巴國際站,多是一種線上發布、線下交易的模式,中間流通鏈條十分復雜。
第二個階段是在2004年至2012年間,代表平臺是速賣通、敦煌網。這個階段的跨境電商平臺,能夠直接在網上促成交易,流通鏈條有所減少。
第三個階段是從2013年至今,互聯網的普及,讓出口企業可以跳過傳統貿易中的環節,直接面對消費者,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銷售模式。跨境電商迎來高速發展,各大巨頭紛紛布局,各類垂直電商興起。
據統計,開展跨境電商外貿企業就超過20萬家,跨境電商平臺企業達5000家。可以看到,在此前,跨境電商如火如荼,年平均增長率甚至高達40%。
整個跨境電商交易額亦在逐年攀升,201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為1300億元,到2014年時,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
但在跨境電商稅改新政于4月8日落地實施后,跨境電商一下從高臺跌落至泥濘洼地。雖然稅改新政被推遲,但這一政策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頭頂,未來何去何從成跨境電商發展難題。
另外,跨境電商除了在政策上的不如意,還存在一些曾經國內電商發展遇到過的“痛點”,如假貨問題。跨境電商假貨問題主要在品牌授權、進貨渠道等方面,以奶粉、紙尿褲等細分市場最為嚴重。
同時,跨境電商產品和普通進口產品不同,消費者在購買后容易遇到語言問題,如在產品說明上的障礙。因為語言地域障礙,跨境電商會渾水摸魚,導致產品外形不一致、生產公司不一致等。
貨源問題同樣是跨境電商的難言之隱,據了解,多數跨境電商平臺無法拿到商品品牌授權。于是,跨境電商做起了“代購”,去當地商城進貨。如此下來,供應鏈變得不穩定,將影響跨境電商持續發展。
跨境電商還面臨著各地區文化和商業環境的差異,以及可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因此,在政策紅利消失后,跨境電商的發展岌岌可危。
要實現絕地反擊,跨境電商需要打破信息不對等、改變爆款經營模式、加大在供應鏈的投入。無論是通過何種方式擺脫困境,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始終是成敗的唯一衡量標準。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