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出口是跨境電商最主流力量
2016-06-06 09:59:06
Landbridge平臺
6月3日消息,在2016億邦跨境電子商務峰會飛書互動——思路匯跨境電商出口分論壇上,億邦動力網首席分析師趙楠發表了題目為《跨境電商出口新形勢與熱點問題思考》的演講。
他認為,無論進口多么火爆,出口一定是跨境電商最主流、有關鍵的力量,并指出跨境出口刺激到國外終端消費者,讓終端消費者對中國的品牌、產品有了認知以后,形成常規的、大量的一般貿易的需求,這個時候跨境B2B才是最終的收益主體。
據了解,此次會議由億邦動力網主辦,思路網協辦。2016億邦跨境電子商務峰會出口分論壇邀請了eBay大中華區商務總經理鄭長青、Wish中國區總監方芳以及華南資深大賣家Simon等出口電商經理人圍繞2016年跨境電商行業的新格局進行一系列探討。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以下為億邦動力網首席分析師趙楠的演講實錄:
趙楠: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里參加我們的論壇。億邦除了媒體、會展之外,也希望能從我們研究的角度、從跨境電商的領域,帶給大家一些小的建議和參考。
分享兩點內容:一是跨境電商的趨勢,我相信這比較接近產業一線的情況,值得大家跟蹤和關注;二是當下新的熱點話題,到底怎么界定B2B和出口零售,這兩者誰是主流,相互依存關系是什么。
先看一下跨境電商出口的新的趨勢和情況:
第一,消費需求穩定存在,不斷催生新的服務和行業標準。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一年包括今年上半年,大型電商企業,包括天貓、京東都在全球范圍內品牌招商。假設以跨境海淘或者跨境購物的普通消費者角度來看,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熱門跨境進口平臺購物的時候,采購的商品沒有辦法滿足你們的需求,有的時候在免稅店看到的商品非常希望在國內進口的平臺上看到,但你看不到。我們未來面對的競爭是什么?就是面對國內零售品牌或者渠道品牌的競爭。如果也有做進口業務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除了價格之外,和大平臺比起來還有什么優勢。
再說說出口,右下角圖是最新的電子商務年度白皮書的官方數據。2015年跨境電商的交易額4.56萬億,其中進口5000多億,出口接近4萬億,出口占比87%還要多。無論進口多么火爆,出口一定是跨境電商最主流、有關鍵的力量。
我們也看到有另外一個趨勢,最早,便宜、小的產品非常適合跨境零售出口。我們認為最近幾年,包括2015年、2016年,跨境零售出口競爭焦點已經由以前的“好產品”過渡到了對目的國家關檢稅匯的熟識度。基于以上亮點,我們認為“深耕區域市場,出口仍是跨境電商的主流。”
第二,跨境電商正在賦能各個城市的港區,催生新型的貿易港口。
進口角度來看,我們陸港、空港、海港,尤其以鄭州為例,借助跨境電商進口已經形成了新型的貿易港口,鄭州叫“新型網上商都”,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連續多少年所有的出口加工貿易額都在下降或者持平,只有極少數整體交易額提升。我們可以看到,新的跨境電商起碼從進口的角度在給新的港區賦能。
出口角度來看,我們知道國家的政策在前段時間,2012年、2013年的政策是“跨境電商服務貿易試點城市”,今年年初由國務院新批復了“跨境電商的綜合試驗區”,我們從研究的角度來看,下一個政策的風口是什么?就是“網上絲綢之路對點合作實驗區的建設”。不僅僅把國內關、檢、稅、匯政策打通了,還要建立一對一具體配對式的具體國別之間的創新。
所以,我們認為政府正在“有針對性推進”,很多對點國家之間還有一些政策性嘗試甚至是突破的,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第三,世界商店格局形成,跨境電商的流量入口尚未寡頭化。
從進口來看,2014年、2015年的“雙十一”也好,京東“6·18”也好,今年開始已經不僅僅是國際的零售節了,這個世界商店的格局基本上形成了。但是如果除了產品價格之外沒有其他優勢也是行不通的。我們認為未來進口的競爭格局越來越激烈,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僅在價格。
反觀出口,我們認為出口渠道品牌的影響力不足。我們在國內做零售購物的時候,如果想速度快一定會選擇京東這樣的平臺,如果想買的產品比較多、比較豐富,我可能去淘寶。但是如果從國外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國外消費者沒有對中國出口的平臺有太多的品牌認知度,美國一個消費者想購買產品的時候會想到中國的速賣通嗎?不一定,所以渠道品牌建設的周期或者進程還在持續延長。
(PPT圖示)這個圖是億邦動力研究部門對京東活躍度最高的地方阿聯酋做的當地跨境電商市場份額調查,速賣通排在第5位。我們認為跨境電商的出口,我們的消費者在世界各地,與中國比起來更分散,但是數量更大,我們認為“跨境出口想象空間比進口更大”。總體來看,出口絕對不是像現在媒體熱度表現的這樣,出口一定是我們真正能夠“掰手腕”的領域。
說一下跨境電商當下的新問題,兩個問題:
第一,新時期城市跨境電商發展有哪些變化?從最早的B2B信息服務、交易和電商沒有任何關系到我們現在持續有熱度的跨境電商零售業態B2C,我們認為在當下這個階段,包括2016年和往后一兩年的時間真正形成的是跨境電商的貿易體系。我們認為實際產生核心效益或者對關、檢、稅、匯產生核心作用的是零售,財政也好、海關也好都是針對跨境零售。但是我們可以具體看一下,最早的信息服務企業就做幾件事兒,入駐平臺、交稅費。二是打通關、檢、稅、匯的通道。三是對點國家、城市的合作機制。我們可以看到,前兩者無論是B2B還是B2C的跨境零售,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國內的政策、國內的體系、國內的平臺政策。我們認為現在新型的跨界貿易體系關注的是國際合作的創新,我們能夠和國家之間走出什么樣的通道,這是網上絲綢之路國際新型貿易規則非常重要的機制和基礎。
我們認為,跨境電商尤其是出口不光是商品和產品走出去,下一步應該是對點合作的機制和標準走出去,最終形成“體外循環”,能夠和對方的關區、綜保區之間的循環,這才是未來大的發展趨勢。
第二,我們覺得這也是業內爭論比較多的問題,叫跨境電商B2B與跨境網絡零售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到底哪個是主流?國家倡導和我們產業的主流方向到底是什么關系?有一段話我念一下:“跨境零售應發揮消費、刺激和擴大需求的功能,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由境內產能驅動向境外的消費拉動轉變,激發全球貿易增量市場,逐漸形成跨境的網絡零售、跨境的B2B的商貿流通服務和生產制造的互動的新型的外貿體系。”
在座的很多都是做出口零售,零售才是最能刺激海外終端消費者的通道和途徑,中國想體制增效,但是你會發現國際貿易商不會因為你是品牌商就多做你的貿易,他們會選擇毛利高、利潤高的產品,可能比較多的是沒有品牌,或者品牌質量不是那么高的產品。但是非傳統大貿的渠道是能夠刺激消費者的。我們前段時間看到說中國進出口的貿易雙向下降甚至是持平,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國際上各大經濟體,包括韓國、日本、美國、歐盟,整體進出口額增速都在下降。我們中國的情況是全球需求消費沒有以前那么高增長了,所以只有我們的跨境零售窗口才能夠刺激終端消費者,讓他們知道中國有好的產品、有好的品牌。
當我們跨境出口刺激到國外終端消費者,讓終端消費者對中國的品牌、產品有了認知以后,形成常規的、大量的一般貿易的需求,這個時候跨境B2B才是最終的收益主體。
我們覺得未來5年,也是國家電子商務“十三五”編制期間,我們認為作為最大的電子商務經濟體,中國國際化拓展向國外拓展,拓展我們的游戲規則、貿易規則絕對離不開跨境電商的出口。能否借助跨境電商建立新經濟時代下的EWTO的貿易新規則,就看諸位了。
謝謝大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