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進口最快1個月內“斷
2016-05-04 13:51:03
Landbridge平臺
商報消息兩次微調過后,跨境電商新政似乎已板上釘釘,備受打擊的保稅進口商家開始尋找新的出路。有跨境電商人士最近告訴記者,在4月8日新政出臺前,某化妝品電商在鄭州保稅倉最高時有3000人的用工量,現在已經減少到了500人,裁員幅度超過80%,如果以后相關問題不解決,那只能關閉。
有的保稅進口商家打算轉戰直郵,但這條路并不好走。“香港(保稅)倉的已經漲價30%-50%,因為這是跨境電商首選的海外倉地點。”一名跨境電商人士告訴記者,不僅僅是香港倉,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外倉租金也有所上漲。還有的商家,對政策調整仍抱有一絲希望,“聽說有的部委還在找企業調研,了解情況,希望政策還能調整吧。”茫然和觀望,是受訪商家當下的普遍心態。4月7日晚間,距稅改新政啟動實施幾個小時之前,財政部官網掛出《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正面清單)。在這份備受關注的清單中,不僅多款跨境電商熱銷商品未被包含在內,而且“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驗核通關單”的規定,更是被部分地方監管部門,解讀為“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業務的監管政策已經與一般貿易無異”。此后,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布過兩批補丁政策,將更多商品納入正面清單的同時,還明確所有4月8日前已發貨或在區的保稅進口商品,均可按老政策執行(免于補領許可證和通關單),直至售完。不過,由于占據銷量大頭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仍有相當比例被排除在正面清單之外,且通關單可能按一般貿易執行,讓諸多商家短期內無心再進新貨。
這段時間,各大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商家都在發力去庫存。“現在跨境電商每天的出單量大概在18萬-19萬單,為了趕緊清庫存,有的做促銷還增加了出單量,但等庫存出盡之時,就是熔斷的時刻到來。”一名資深跨境電商人士告訴記者。去庫存的時間,最快可能一個月搞定。一家中等規模跨境電商的副總告訴記者,最多一個月的時間,跨境電商就會出現熔斷場景,到時便是無貨可賣。
某跨境電商人士對記者解釋,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都比較短,從來不會準備超過3個月的貨,所以可以控制成本,不會占用更多資金,“等在途和在庫的商品賣完,而新的商品又進不了,那就沒有辦法了。” 是冬冬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