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告別免稅時代,究竟是電商之禍還是福?
2016-04-21 11:32:34
Landbridge平臺
從4月8日起,我國跨境電商告別免稅時代,稅改新政策最終落地,政策的實施代表著跨境電商進口貨物商品不再只是征收行郵稅,而是按商品貨物進行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的征收,免稅時代已然成為歷史,對跨境的這片“藍海”來說,這項政策是否是對跨境電商的另種“終結”呢?
伴隨著各大網絡平臺發展的逐步穩定,及國家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跨境電商這股浪潮洶涌來襲,它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利潤空間,其商業模式吸引了許多電商的入駐,也受到了眾多海淘消費者的熱愛與支持。海淘的軟件、平臺及個人代購層出不窮,就連商業巨頭的京東、天貓、亞馬遜等類似平臺也紛紛試水,爭先加入其中,跨境電商前景看似一片春天。
然而,跨境稅收的新政策無疑給整個電商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免稅時代的終結意味著免收稅費的紅利消失,整體稅費也會相應提高,從而帶動了商品貨物的價格不斷提升。但是相對來說,稅收新政策的目的一是為了遏制跨境電商的野蠻增長,提高跨境電商的準入門檻,對整個跨境電商的市場環境進行合理凈化,避免商品貨物存在假貨橫行、質量低下的現象。二是傳統貿易與跨境電商一直以來的稅差都相距甚遠,此次改革也是縮小差距,避免因稅差較大造成同行業的傾斜現象。
政策的實施對消費者來說也在心中掀起了一陣波瀾,意味著日后購物增加的稅費需要由他們個人來買單,對于購買跨境商品的熱情也會隨之遞減,消費者消費欲的熄滅近在眼前,商家決不會“置之不理”,一些商家迅速拋出“包稅”的噱頭來吸引消費者,各大海淘平臺也推出“補貼”、“免稅”來留住消費者,跨境電商行業也開始像專車行業一樣“燒錢”占領市場地盤。
面對燒錢的跨境電商現狀,跨境電商進入洗牌期,作為獲利者的消費者來說,各大跨境電商的補貼仍能讓他們享受到消費的樂趣與價格優惠的商品。但電商企業若要繼續生存,補貼只能帶給消費者一時的吸引力,卻不能作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長久之計,稅收對電商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要考慮的是以后要如何發展才能應對市場需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