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同質化嚴重 擬借力跨境電商轉型升級
2016-02-19 14:22:55
Landbridge平臺
傳統企業能否借跨境電商走出重圍
■近一年來,曾把傳統制造業做到了極致的浙江民營企業,不少已將觸角延伸到了互聯網行業,特別是電子商務中的熱點“跨境電商”
■雖然對于如何利用跨境電商來推動企業轉型感到迷茫,但企業家們認為,借助互聯網創新是傳統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農歷歲末,當周圍人都在忙著迎接新年的時候,任曉亮(應本人要求化名)還在忙碌地從全國各地招攬互聯網人才。任曉亮希望,猴年一開局,那些他花了大量心思才“挖”來的互聯網精英們,能夠助力自己的企業順利進軍跨境電商行業。
任曉亮,浙江省一家頗具實力的民營企業董事長,他帶領的企業專門從事縫紉機制造,是國內排列靠前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出口企業。按照任曉亮設想的未來版圖,跨境電商將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引擎。
從傳統制造企業轉而投身于互聯網經濟,這并非任曉亮一個人的選擇。近一年來,曾把傳統制造業做到了極致的浙江民營企業,不少已經將觸角延伸到了互聯網行業。
在新舊行業互相博弈中行走,絕不僅僅只是“趕時髦”。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傳統企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壓力,浙江作為我國民營經濟大省,對這一現狀帶來的壓力感受得更為深刻。
那么,在互聯網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被出口型傳統企業視為“香餑餑”的跨境電商領域,是否仍舊是一片藍海?對欲投身于這個行業的中小企業來說,跨境電商這根“稻草”能否助其實現轉型升級?
同質化嚴重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實體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不少傳統企業感受到了壓力和危機。如何擺脫危機,帶領企業轉型升級,這讓不少傳統企業感到焦慮,但更多的是對轉型無從下手。
“現在很多傳統行業已是夕陽產業,同質化很嚴重,客戶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作為傳統企業,這兩年我們也感受到了很大壓力,不僅訂單在減少,企業利潤也在下降。”廣東一家出口型中小企業老板的這番感慨,說出了很多企業老板們的心聲。
雖然“困難”,但由于過去所積累的基礎,一些上規模的企業還不到無法生存的地步,但發展卻進入了瓶頸期。
以縫紉機行業為例,2015年前三季度,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縮減和企業去庫存行為的影響下,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整體生產規模縮減,生產節奏明顯放緩,各大類產品全面減產,尤其是工業縫紉產品產量下滑更為顯著。
一位專門從事縫紉機行業研究的分析師告訴中華工商時報記者,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縫紉機械行業銷售形勢不容樂觀,行業內外市場集體遇冷,整體銷售較上年同期明顯下滑,不僅如此,企業去庫存行為將會持續。
在近日公布的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預報中,記者留意到,一家名為“中捷資源”的企業,由于縫紉機行業持續低迷,該公司發布業績預告,去年全年虧損約4億元。
和大多數傳統企業面臨的尷尬窘境一樣,縫紉機行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產值不高、利潤過低的現狀,再加上實體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矛盾加劇,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將企業經營發展帶入困境,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任曉亮說。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少傳統企業紛紛借助互聯網尋求自身的轉型升級,特別是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創新運營模式,備受出口型傳統企業的青睞,并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不斷重塑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產業鏈條。
對于這個現象,作為跨境金融服務行業的資深專家,易寶支付副總裁、易匯金CEO周榮勃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企業投身跨境電商,其實映射目前中國企業的互聯網化,這是一個時代的經營特征。
但他也坦言,“過分地強調互聯網思維,一味地利用互聯網經濟模式開展業務或轉型,對傳統企業其實未必有幫助,相反,有可能因為盲目的IT化、互聯網化而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甚至經營失敗。”
“我們并不排斥中國的傳統企業加入電子商務領域,特別是電子商務中的熱點‘跨境電商’,但是為了互聯網化而互聯網,為了做跨境電商而做跨境電商,未必是好事。”周榮勃建議,傳統企業要轉型,可以理清經營思路,借助互聯網為手段或渠道開展多元經營模式,這也不失為一種創新和轉型。
實際上企業家們自己也認為,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企業轉型升級,還在起步階段。對于一些在大形勢倒逼下無奈進入跨境電商領域的傳統企業而言,或者只是將互聯網當做傳統渠道之外的另一個渠道。
不過,雖然對于如何利用跨境電商來推動企業轉型感到迷茫,但不少企業家一致認為,借助互聯網創新是傳統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藍海”變“紅海”
“弱肉強食”不可避免
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小傳統企業的奮勇而至,盡管去年一年,傳統外貿整體低迷、增長不足,跨境電商卻仍然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態勢,加上其巨大的市場潛力,跨境電商被業內看作是一片“藍海”。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1.7萬億,2012年約為2.1萬億,2013年突破3.1萬億,2014年達到4.2萬億,每年增速超過30%。到2015年,這一態勢更是火速向上,去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
短短幾年里,跨境電商發展以快速“火熱”。一方面,是在市場大環境的推動之下,跨境電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以來,李克強總理曾四次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推進跨境電商成長。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計,2016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增至6.5萬億。
巨量資本的推動是跨境電商日益火爆另一重要原因,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都看到了跨境電商帶來的機會,投入巨資進入這個市場進行爭奪,將跨境電商作為新的貿易方式的手段,擴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外貿企業——將其視為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國內一家知名跨境電商企業老板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境電商是改善中國短板供給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保障實體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速度以及彌補對外進出口額下降的一個重要舉措。
那么,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火速發展之后,跨境電商市場,是否仍就是一片藍海?
“實際上,2015年跨境電商便已經從‘藍海’變成了‘紅海’。”國內專業做跨境母嬰商品的電商企業麥樂購CEO馬云這樣告訴記者,2014年做跨境電商的企業才不到200家,到了2015年年中已經有2萬家。
市場參與者的不斷涌入,商業格局勢必會掀起一場變革。“2015年的跨境電商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很多企業也已經不復存在。”馬云說。
業內參與者幾乎都感受了這一變革,周榮勃也表示,跨境電商的熱度還在升溫,但競爭也在加劇。未來,跨境電商行業一場“弱肉強食”的競爭大戰或將不可避免。
周榮勃預測,行業整體將逐漸在某些品類中會有企業巨頭出現,小電商逐漸被整合、并購和吞噬。有特色的、垂直化精細化的也會獨樹一幟。“未來跨境電商仍是市場熱點,而一場大戰也是一觸即發。”
馬云告訴記者,從國外市場來看,境外電商企業都是各自保持獨有的特色經營,很難找兩家經營模式和業務模式完全相同的企業。“這一點,是中國市場和國外市場的巨大差異所在。”
“國內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接下來是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單純的扮演‘搬運工’的角色,把海外的商品搬到中國來賣的意義將逐漸消失。”馬云認為,2016年,跨境電商競爭將是資本、資源、渠道的整合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跨境電商在近年來在國內火熱發展,但歸根結底,該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相對于國外市場的規范化經營模式和市場規則,國內跨境電商行業還相對缺乏完善的經營體制和清晰的市場規則。
“大家很熟悉的eBay、亞馬遜等,都是境外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典范。這些平臺有著完善的運營體制,從準入、貨品上架、支付、營銷、售后服務等全鏈條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整合和服務。”周榮勃認為,從2015年的跨境電商行業交易情況和市場現狀來看,跨境電商在未來有幾個轉型關鍵點,包括跨境電商的多渠道經營、垂直化品類經營、供應鏈資源整合、B2B趨勢,移動化趨勢以及精細化模式等。
抓住跨境電商“稻草”
仍面臨多重挑戰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插上跨境電商的‘翅膀’后,確實能減少傳統模式的諸多環節,尤其是讓原來那些做OEM(代工)的企業有機會從幕后走到前臺,在網上拓展市場、樹立品牌,這有利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位跨境電商老總告訴記者:“跨境電商大大提高了制造企業的貿易廣度和獲益能力,其所帶動的傳統制造業、中小企業、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對一些傳統企業尤其是一些外貿型企業來說,過去的外貿模式面臨諸多瓶頸,如單純依賴線下銷售渠道、買家需求不夠清晰、買賣雙方信息不暢、溝通成本高、貿易訂單周期長等,這些都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這些問題,跨境電商可以迎刃而解,同時還可以降低傳統企業的出口成本,有利于提升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以溫州為例,溫州出口型的傳統產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產值不高、利潤過低的現狀,通過跨境電商,不少傳統企業可以二次開拓國際市場。
看得見的“誘惑”,吸引了大量的傳統企業投身跨境電商行業。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不僅是傳統企業積極投身于這一領域,目前,也有不少純電商企業主動找到傳統企業“聯姻”或在線下開展合作,將雙方的渠道和資源相互整合。一方面,傳統企業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線下資源和實體服務優勢,但其對網絡銷售模式并不了解,同時還面臨技術和人才短缺的問題,而電商企業則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另一方面,由于跨境電商業務線涉及境內和境外,搭建平臺、國外建倉等成本高昂,單個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成本上升、風險加大等問題。
馬云坦言,麥樂購花費了近5年的時間去不斷優化海外供應商、拓展建設海外倉庫、國內保稅區倉庫等。“我認為,對傳統企業而言,通過和跨境電商企業合作是最輕松、最快捷的引進跨境業務的途徑。”
不過,真正能夠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仍是少數。對于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說,跨境電商之路究竟如何走,仍是一條待解的難題。對此,在采訪中,記者從幾位跨境電商企業領頭人的言語中感受到,傳統企業要想實現角色的轉換,抓住跨境電商“稻草”實現轉型升級,還將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跨境電商目前還存在管理體制、政策和法規不完善的問題,政府尚未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法律法規體系,在監管、稅收和結匯等方面沒有統一且穩定的保障。周榮勃告訴記者,“面對跨境電商行業的日新月異,為扶持行業發展,政策也在調整和變化,這是目前跨境電商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其次,海關通關仍是跨境電商交易的最大壁壘。馬云說,盡管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流動暢通無阻,然而貨物的自由流動仍然受到國界的限制,這是目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壁壘。根據馬云的推測,隨著我國對跨境電商促進政策的加強,各部門出臺政策、各自為政、擴張權限的問題可能還會增加。因此,他呼吁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協調,防止政出多門,令企業無所適從。
除了政策的不斷完善,中小傳統企業要想成功借力,傳統企業不僅需要突破觀念轉變,解決電商人才缺乏問題,還要打破創新等瓶頸。以易匯金為例,隨著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跨境金融服務需求也日趨多元化,雖然易匯金是跨境金融服務行業的領先企業,但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繼續站穩腳跟,易匯金在創新服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支付只是跨境電商其中一環,周榮勃介紹說,跨境金融服務不再為跨境電商提供單一的跨境支付渠道,根據跨境電商的不同經營模式,易匯金會從支付、供應鏈金融、整合營銷、貨源及物流服務等方面,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方便不同類型的跨境電商選擇。
其實,不論是互聯網企業也好,傳統企業也罷,都要積極創新自身經營發展模式,才能找到轉型的出路。而傳統企業,尤其是一些出口型傳統企業,試圖把跨境電商作為帶動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這在跨境電商大佬們看來,跨境電商雖然是機遇,但也是挑戰。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