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物流與物流前沿
2016-02-18 21:16:00
Landbridge平臺
法布勞格公司是德國公司,就像德國人一樣,德國公司比較執著,30多年就做一件事,就做物流咨詢和規劃,因為它的專注,所以有一些實戰經驗。物流不分行業,也不分是否制造,還是貿易,離開物流這個基礎服務,制造業、貿易,包括衣食住行都會成問題。我們看一下大環境、大背景,這決定了這個事是否未來有發展前景。
從政策層面可以獲得一些支持,從配合度上也可以比以前更強,跟我之前進入這個行業來講是天壤之別,我有這個深刻的感受,曾經這是一個很苦很累的行業,現在不是了。政策方面大家都知道,連續發布高規格的有關物流相關的政策,從部委,然后到各個省,快遞的量2014年成為全球第一,有這個量就有額度,有額度大家就愿意去做。我們的快遞只是運輸的一部分,那么運輸跟物流是兩回事,中國的物流企業最大的占整個中國市場的百分比是多少?中國最大的物流公司占所有的物流量不到2%,所以這個市場很大,可以去做,它的附加值、增值不亞于制造業和貿易。這也是大政策——“一帶一路”,蘭州就有這個契機,在這個節點上。那么“一帶一路”拉動的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電商,跨境電商,這是需求所在,所以我們今天才有這樣的話題,今天才會把會放在蘭州。我們再看一看資本,資本是逐利的,哪有發展,哪有前景,哪能帶來增值它往哪走。我的印象是從2010年開始吧,2013、2014年達到極端的增值,原來不屑于進入這個行業的全進來了,銀行、擔保都涌進來,我們在外面說的金融的時髦詞在蘭州都有用,我跟這邊的當地企業打過交道,包括他們搞的投資擔保公司,基金、銀行的參與成為不亞于沿海城市。現在所有行業的大佬們都在物流行業轉,萬達跑到上海去,把電商的物流中心遷到上海,阿里巴巴也是“萬村千鄉”的物流,就說精英都在往物流走,但是都是憧憬一個美好的未來,事實上是不是呢?我們后面討論。
今天的題目是跨境電商物流,我回歸到我的本業,德國是以細節見技術。我先說細的,細的做好了,那么大的、宏觀的自然做好了。我們雖然在國內跨境電商起步比較晚,2013年是比較熱鬧的,2014年叫跨境電商元年,為什么叫元年呢?它有幾個因素,第一個是它的交易額非常大,達到了4.2萬億。第二是增速非常快,這跟別的行業,跟小板塊下滑的趨勢對比很厲害,增速達到35%以上,那么它占到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5.89%,這叫做一個元年之一。第三是國家有關跨境電商的各項政策在2014、2015年接連出臺,在政策層面承認了跨境電商這個行業。目前,跨境電商是有幾個環節組成,現在說的比較多的就是跨境電商平臺,你自己做不了跨境電商,通過這個平臺去做,國內有5 000多家。剛才魏博士說國外買LV的包很便宜,國內很貴,那就是有稅加上了,現在我們試點的幾個城市是稅沒有了,所以這就是大家積極爭取做跨境電商的原因。稅的紅利減少之后大家未來拼的還是效益和速度。因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所以在2014年催生了一大批為跨境電商服務的企業,他們可以帶來清關、報關、信息結算等等,所以我們叫跨境電商的元年。
我們說一下跨境電商有幾種模式。跨境電商分為兩種,一種叫中國產品往外走,還有一種是國外產品進來。我們現在說的比較熱鬧的是國外的東西進來,比如海淘。當然我們說“一帶一路”,我們想把中國的產品賣出去,是往外走,這是兩回事,兩個有很大區別。但是跨境電商的電商是相同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要想做好跨境電商必須貫通四大品牌。中間是電商品牌,叫跨境電商品牌,我們有網購經驗的知道,在一個平臺上買東西,沒有這個平臺你肯定不知道這個商品,也沒有辦法結算。那么這個平臺可以是在第三方的跨境電商平臺,比如天貓國際,你也可以自己建,當然各有優劣勢。第二是有支付平臺,要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個人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所有的企業具備支付的資格,它要有牌照。第三個平臺叫政務平臺,出去的東西要報海關,這樣你才能出得去,貨物和支付相符,審核通過了才能過關。第四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物流平臺,因為它的物到你手上是要跨越N多環節的,這個環節不是一個企業可以做到的,那么從海外的東西有海外倉,將這個商品放在海外某一個庫房里,這樣速度會比較快,它也有送貨、取貨,快遞存配,有的走空運,有的走海運,有的走鐵路,同樣進入國內以后進入倉庫,叫保稅倉,四大平臺走不通,那談不上跨境電商,沒有這些支持跨境電商也做不了。
跨境電商就是一個平臺,我的東西在哪里都沒有關系,可以賣本地的,也可以賣別的地方的,是從工廠直接過來的,客戶在哪里也沒有直接關系,客戶可以服務于蘭州本地,也可以是別的地方的,消費者是周邊的也可以,這跟地域沒有任何關系。第三方也是同樣,只要有支付牌照。那政務平臺對貨物需要檢驗,從哪里進就從哪里檢,這跟歐洲沒有區別,歐洲游歐盟,那我們是德國公司,在每個國家都有辦公室,爭取貨物從我所操作的港口進來。香港、新加坡為什么可以集聚巨大的體量,他們需要這么多的物嗎?有了物之后,為這些物服務的所有錢必須進來,賣和賣,金融進來了,那為金融服務的扶助公司全部進來了,那你要有配套的基礎設施,所以這些跟地域沒有關系。跨境電商四大平臺有一個走不通,那效率不可能好。大家講電商追求的是什么?客戶體驗,我今天下單,明天恨不得就給我,你拖延一個月給我,那電商平臺就失去競爭力了,這不是一個部門可以完成的,所以要有合作,靠協同。如果想做跨境電商,首先你需要開一個網上商店,這個叫跨境電商平臺,但是有一個前提,不論你是自建的,還是三方平臺上,你必須與海關國檢實現對接,否則不可能給你放行,這是一個必要條件。還有一個支付平臺,國內現在有很多拿到支付牌照的,通常跨境電商的平臺上是有支付功能的,但是不排除我自己為自己的商品搭建一個電商平臺,那就需要和支付平臺進行合作,否則是走不出去的,也進不來,它可以將個人真實的消費推送給海關,實際上你跟支付平臺對接的時候,也跟海關、國檢系統進行了對接,海關是三單合一才能放行,訂單、運單、支付信息,這樣才可以放行。未來其實政務平臺可以跟部門的其他環節進行銜接,這樣可以提高效率,現在國家海關也在做大通關,不論貨物從哪里來,一個地方進行檢驗就可以放行。難的就是物流平臺,剛才我們所說的幾個,它真的是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互聯網+的形式能夠完成的,但是物流平臺上的物要快速、無差錯、最低成本,這是最難的,現在國家也是監管物這一塊,物是否有問題,物是否精準。現在物流的速度決定了你是否有搶占商機的可能性,我不知道各位對歐洲熟不熟,現在講物流不僅講德國,我們喜歡把中國跟歐洲比是因為版圖比較像。
拿一件事情可以說明物流的速度非常快,我們對于汽車售后零部件這個事情,如果我的車壞了,尤其我的豪華車,在德國我開奔馳,我車送到你這個店去修,你要給我一個替代車,當然也是奔馳。德國境內是12個小時,跨海是24小時,每個零件都有一個訂單號,零部件生產分布在全球,包括中國在內,中國代加工很多零部件,這意味著這么多零部件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總裝,它是可以做到的。那我們飛機停在機場,我經常也會碰到,快要坐飛機了,說要等一等,說飛機出問題了,有一個零部件壞了,那這個時候零部件要快速送到停機坪,乘客的忍耐是有限的,尤其是中國乘客。這個零件是全球性的,物流速度決定了你是否能夠成為一個產業的聚集地。它的復雜程度我剛才說了,有各個環節,跨境電商物流對跨境電商影響是致命的,所以跨境電商這個環節是真正支撐了跨境電商的發展。目前快遞有幾種,但是基于速度,大家都在做海外倉、保隨倉,其實不可能你定一個LV包,它真的是從廠家進來的嗎,不可能,是從一個倉過來的。我們知道集裝箱的包裝是為了裝很多東西,并不是商店要的包裝,所以是各式各樣的包裝,進來庫里第一是把這個包裝拆開,然后重新包裝,貼上Logo,根據商超的需求進行配送,所以這個倉庫是真正意義上的把非制造的功能全部放在這里面。所以我們現在去歐洲買東西,有的沒有寫中國制造,它其實也是中國制造。海外倉起到一個什么作用?我們知道國內雙十一都說物流壓力大,貨發不出去,訂的貨正常時間三、五天能到,那時候拖到了十幾天,所以把這個事放在庫里面。現在從事電商業務的,包括為電商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因為海外倉很多,未來沒有海外倉就會面臨倒閉,還有一種保稅倉,兩頭在外,我印象中蘭州有一個,而且運營業不錯,它是兩頭都不在這,生產和銷售都不在這,但是要聚集物,保稅倉就可以聚集。
當然我們現在都在熱議跨境電商,也熱議跨境電商物流,勢頭很好,市場很大,前景光明,但不代表人人都能做好,如果不能提高速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那它是一種浪費,我們說人人都能開店,但不一定都賺,10家開店9家賠,跨境電商更是如此。
我們結合跨境電商的實際流程說一下物流前沿與趨勢。剛才魏博士圖上列的前幾位都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國家物流也發達,還有一個,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占比是非常高的。我們都知道美國,一說美國就是互聯網、IT,但你知不知道美國物流企業的數量是IT的兩倍,德國就更不用說了。德國的企業要往全球哪里走,它的物流是先跟進的,物流決定了你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采購能不能快速回到你的國家。它可以做商貿物流的分撥點,但是沒有物流是達不到的,所以德國、美國、日本都是這個例子。它的物流特點僅僅結合產業和貿易,我們知道在70年代,德國的制造業相對也沒有出現現在說的第三方物流,更多是企業自己做,包括貿易也是差不多的,企業的自己人做一做,或者自己熟悉的人做一做,所以傳動的倉儲就是物流運輸。80年代開始發展中國物流,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產業要往歐洲以外布局,那采購是在全球的,物流是必須的產業鏈。在90年代初,它不僅僅是采購和售后跟制造關聯,跟全球化有關系。末期從規劃開始,在規劃一件事就開始把物流納入進來,我們看一下它的全球布局,任何一個產業的全球布局都是先將整個規劃落到位,它不怕麻煩,先規劃,先說頂層,然后做單點的規劃,然后來落地。其實我們剛才也提到中歐班列的事,它的聚集點多的是在中西部,競爭激烈,白熱化,成都、重慶、烏魯木齊、西安,蘇州是有往北線走的,貨運比較充足,我跟這幾個地方的領導也聊過,討論過回程貨的事情。其實大可不必考慮,我們先不考慮鐵路的事,先說海運,走海運把中國的東西賣出去,我們是把貨物運出去,至于船回來帶不帶貨是船公司的事,不帶貨也不代表船公司是虧的。中歐班列的集裝箱是從海運回來的,它沒有問題,那中歐班列為什么受那么多企業歡迎呢,它有很多補貼,即便沒有補貼也很受歡迎,首先是它的速度很快,資金流轉起來對企業來說很重要,東西賣出去錢很快回來是最重要的。我們“一帶一路”也是希望把中國的商品賣出去,中國的產能帶出去,除了解決產能過剩的事情,更多是將人民幣國際化,現在不已經在討論了嘛,人民幣是不是能進入國際基金組織的籃子,進入了這個籃子就能成為儲蓄貨幣,這對中國的貿易地位很關鍵。那么問題在哪里?能不能將貨聚集在這個地方,這是一個核心。當前是處于全球網絡一體化和電子商務,你發現沒有,物流業的發展進程是跟隨制造業往全球走,現在也是,物流是支撐貿易和制造業的一個基礎,物流很重要,它貫穿了一件產品的全部生命周期,一件產品只有30%到40%是在生產上,剩下的全是非生產的環節。所以,如果要想制造業在某一個地方落戶,先解決物流問題,解決不了物流問題它是一個孤島,生存不下去,貿易更是如此。
我們說物流能決定企業的成敗,對于電商企業而言,得物流者得天下。現在比較流行的物流模式是什么呢?LIP模式,制造業的物流如此,零售業的物流也是如此,它不光是解決一件事情,解決一件事情沒有用,它要貫穿整個過程,涉及到整個供應鏈的管理。這個是由運輸、倉儲、支付,包括解決方案、網絡化、信息對流,這些都需要由物流企業去落地,所以LIP是一個國際比較認可的先進物流模式,但是需要扶持這樣的企業成為LIP,國內的物流企業大的不多,能做LIP的屈指可數,所以扶持大的物流企業,或者扶持這個企業做大,按照LIP的方式走是一個方向。我們老說后發優勢,別人的經驗我們拿來用,別人的失敗我們就不做了,所以LIP是成功的,我們就扶持企業做大。那么LIP的特點是什么呢?它首先必須有一個基礎設施,沒有這個我們叫四方物流,參與供應鏈與客戶深度融合,能組織這個環節的所有資源。LIP怎么定位呢?它不是什么都做,從產業范圍來講是比較窄的,專項的,我們說坐飛機就坐飛機,但是服務范圍是很廣的,服務內容多,產業少,現在國內比較多的是聚集在這,單一的操作公司,還有什么都做的物流公司,但是什么都做可能也不行,因為需要人,需要技術,需要網絡去支撐。剛才提到信息系統,那就帶到工業4.0,我們國內做物流網還比較行,但是服務網互聯幾乎談不上,我們知道網絡從技術手段來講問題不是特別大,問題是各個網之間能否進行銜接,做不到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技術標準不統一,各自的網是孤島,大家都在搶占這個市場,因為是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消費、經濟全球化,那全球流動的信息采用哪個國家的標準?我們如果不做,那我們是用美國標準、德國標準?所以大家都很重視這個事,技術問題。那么服務網不互聯的話,信息怎么整合在一起,這是一個事情。
未來我們說工廠將直接面向消費者,中間這個平臺會越來越少,幾乎是沒有了。現在的消費觀念就是,你需要什么我給你生產什么,我給你制造什么,廠商直接面向消費者,沒有了中間環節,這樣價格低是肯定的,那從而導致物流完全不一樣了,所以現在我們就要做這個物流體系,要適應未來。我印象中有兩三年了,中國的服裝庫存非常厲害,賣不掉,那資金就占壓了,會為無效的人力投入,那怎么辦呢?那就是你需要什么我生產什么,所以服裝已經開始往這個方向去轉,定制化的,你要什么生產什么,這樣就沒有資金占壓,整個供應鏈都沒有,零售沒有,中間的存儲環節也沒有,別的行業也是如此。電商跟傳統制造它的區別是網絡購物的模式導致了你必須改變,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就會使資金大量占壓,要小批量、多品種快速反應,能快速反映的就是物流,所以這個是物流要求快速節點分撥。我們老說中國的物流倉儲設施是否過剩了,其實是奇缺的,但也有大量的土地是閑置的,沒有建,那就說明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不能快速反應。這個設施就是三個地方有用,第一個是需求的地方,包括周邊,還有就是生產的地方,還有中轉的地方,否則那是沒有用的。未來的銷售模式就是工廠到客戶,大量庫存到零庫存,廣告也沒有了,這涉及到大數據要有信息支撐,靠人是沒有辦法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信息就要有信息平臺,信息平臺是一個網的作用,信息平臺的搭建支撐就是看你能否快速響應,能否快速將你需要的信息從A點直接到F點,信息平臺的廣泛信用在德國這些發達國家是很常見的。說白了大家應該很理解,但是在執行層面有難度,比如一輛大貨車跟一個小面包車拉的東西哪個多呢?肯定是大貨車,那你把一個大貨車拆成那么多車,那效率肯定是低下的,但是它又不讓進城,這樣導致物流量更多,沒有一個集約的形式。要發展電子商務,發展跨境電商首先是做基礎設施。
我說幾點未來的思考,中國物流行業未來的幾點思考。首先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物流發展必須是供應鏈一體化來考慮,不能是某個單點。第二個就是因為國家大戰略是走出去,所以物流必須轉型升級,必須配合,哪個城市配合的快,那它在未來就占有商機。物流的規模轉為集約式的規模,我們要有質量的提升、效率的提升,不是速度的提升,速度快有好有不好,不對的話速度也非常快,我們叫效率。我們現在在做物流基礎設施配套。
電商快速發展給第三方帶來了機遇,集約化的整個供應鏈是LIP模式,但是目前電商企業是同質競爭、價值競爭,這是低利潤,給這個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我們知道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是小城市,我自己定義是100萬人口以下是小城市。電商一體化的布局要面向渠道和趨勢來跟隨,共同配送,要在城市規劃的時候考慮配套,這樣可以降低整個成本。物流包裝要循環,不循環除了浪費,不環保以外,效率也是最低的,還有就是不綠色、不環保,過度的浪費要規避。電商物流的標準化極度匱乏,不標準化根本不可能形成對接,談不上,標準化有基礎設施的前提,布網、布線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標準不定義是達不到互聯互通,達不到效率最高,各自的語言都不懂。還有就是推廣一體化運作和網絡化經營、資源共享平臺,我們現在資源共享平臺少,都是孤島,平臺和平臺之間的資源非但不分享,還在競爭。現在很多電商企業都在全球布點,其實都可以共享的。信息化,軟件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推廣速度也很快,但不實用,實用化的物流信息平臺很少,而且信息不能開放共享,所以大力推廣有實用價值,并且共享的信息化是重中之重。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