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市場潛力巨大 “互聯網物流”登上舞臺
2015-11-03 11:27:03
Landbridge平臺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保持著快速增長勢頭。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商物流發展迅猛。包括電商自建物流和第三方快遞業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互聯網物流”一詞也登上了傳統物流產業的舞臺。
近日,全球貨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球貨聯)在北京發布了全新業務產品“二貨團”,再度發力互聯網物流。全球貨聯CEO劉彥飛在會上接受了新華網的采訪,與網友分享了“二貨網”的盈利模式以及對“互聯網物流”的理解。
劉彥飛在談到創業初衷時表示:“如何讓中小貨代分得一塊市場蛋糕是我們始終思考的問題,互聯網熱潮的興起給我們提供了機遇。環球貨聯就是要將互聯網應用到傳統的國際物流和新興的跨境電商運輸領域,打造一個更高效、更便捷的國際貨運物流交易與服務平臺。依托互聯網優勢,我們的從撮合交易、統一行業上下游的標準、加快信息流轉、降低運輸和服務成本等方面出發,先后推出了多款互聯網產品,讓行業鏈條上的參與方實現共贏,特別為中小型貨代打造一個抱團發展的平臺。”
物流業一直是傳統行業,我國第三方物流貨主的外包率非常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劉彥飛告訴大家環球貨聯有找到新的模式來面對市場。他說:“層層轉包的情況特別嚴重。貿易企業會找一個經常使用的貨主企業提供服務,平臺可以扁平化、專業化,將更多的利潤讓給貨主企業。這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第一步是要去中間化、扁平化,打造中國的第一個物流平臺生態網絡。”
物流與“互聯網+”的結合比較緩慢。原因之一是成本較高。環球貨聯對此找到了特有的解決辦法。劉彥飛稱:“我們叫爆品思維,尋找了很多整合渠道。找到了一家美國的公司,將價格降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我們會找到更多有資源的服務公司。做平臺就是希望每家中小貨代企業把自己的優勢資源放到平臺上,共享出去,以前是為自己服務,現在是為整個平臺服務,整個利潤就會放大。”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1.9%,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快遞業已連續四年保持年均增幅超過50%的速度。根據預計,今年快遞業務量增幅仍將超過50%,“雙11”期間快遞單日業務量最高將突破1.4億件。
對此,劉彥飛坦言,無論國內貨運或是國際貨運,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在成為一塊誘人的蛋糕。他表示:“有預測顯示,預計2015年中國海運行業總收入將達到2300億人民幣,到2020年總收入將高達2680億人民幣。巨大的市場機遇與中小貨代的生存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