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各大跨境電商平臺 誰能熬過資本市場寒冬?
2015-09-07 09:54:04
Landbridge平臺
最近全球股市連續大跌,A股也迭創新低,顯然,全球資本市場的寒冬已經提前到來,對剛剛興起的跨境電商領域的眾多創業企業無疑將產生深刻的影響,按商務部的數據,目前國內有多達5000家左右的跨境電商平臺,但實際有名氣的大概也超不過30家,在全球資本寒冬的侵襲下,最終有幾家跨境電商平臺能安然過冬?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一次資本市場寒冬,都將有大量創業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無奈倒下,這次也不會例外,然而,同樣毫無懸念的是,每一次資本市場危機都同時催生出了一大批偉大或優秀的互聯網創業企業。
正處于互聯網風口的跨境電商領域更值得我們關注,這不僅僅是因為國內大大小小的跨境電商平臺基本都處于初創期、摸索期或燒錢期,更因為跨境電商一端在國外,更能輕松感受到國際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
剛完成種子期融資的E&I跨境電商平臺創始人陳華先生告訴記者,這次資本市場寒冬勢必帶來的創投市場冬天,不僅將教訓不少輕率創業的80后或90后,大眾創業也不是誰都可以出來創業的;同時,大量被泡沫捧起來的創業企業紛紛倒下也將給很多VC風投們帶來血本無歸的損失,冰冷的水也一樣會潑到一些有錢任性的主們的頭上,不是什么項目風光Roadshow一下就可以投的。
這位曾創辦陽光私募機構的65后創始人進一步分析道,就跨境電商領域來說,綜合性的跨境電商平臺抗風浪能力最強,有大平臺支持的跨境電商平臺也不會缺錢,最危險的大概就是這兩年才紛紛興起的獨立的跨境進口電商平臺了,只有模式創新而先進的跨境電商平臺未來才可能脫穎而出。
我們不妨來深度解讀一下目前國內主要的跨境電商平臺:
一,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
國內目前綜合性的跨境電商平臺本來就很少。
1,阿里巴巴的天貓國際+全球購+速賣通
以中國供應商或稱外貿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轉型做跨境電商,其優勢與地位自然無人能比,資本市場寒冬與馬大俠基本無關,雖然阿里股價早已悄然跌破了發行價。
B2C模式的天貓國際主要以引進國際大品牌和大百貨公司為主,反而將占全球品牌99%以上的中小品牌商品擋在門外,走的是高端路線,故天貓國際壟斷不了中國跨境進口市場。
C2C模式的淘寶全球購無非是淘寶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翻版,既然淘寶模式正在走下神壇,淘寶全球購也一樣解決不了淘寶固有的弊端。
B2C模式的速賣通在阿里強大資本支持下在目前中國跨境出口電商領域自然是老大,然而,其模式有天然的短板而注定不會是中國跨境出口電商的發展方向,正如其不斷衰落的中國供應商服務的核心無非是把一個外商詢盤同時提供給成千上萬家出口企業競爭,導致中國出口企業的惡性競爭及殺價競爭,真正得益的無非只有海外進口商和阿里平臺而已。
2,亞馬遜中國的跨境出口和跨境進口
背靠美國亞馬遜的亞馬遜中國也是有錢的主,資本市場寒冬與它大概也沒什么關系。
就跨境進口來說,海外購直郵、海外購閃購以及進口直采是目前亞馬遜中國的三大運作模式,比以前單純的海外購直郵顯然是個重大突破,不過從亞馬遜中國被迫入駐天貓來看,亞馬遜中國的總裁葛道遠(Doug Gurr)先生似乎就沒有想過與阿里在跨境電商領域爭老大,故他自己在8月18日也公開坦言“從客戶反饋來看還未達到初始預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事實上,亞馬遜中國在跨境出口電商上面擁有的優勢更多、更大,畢竟亞馬遜在全球擁有無人能比的海外電商網絡與渠道,只是,如果亞馬遜中國解決不了單個出口企業最在意的上規模從而獲利的問題,則對大多數出口企業來說,只是在亞馬遜中國開個網店做出口實在意義不大,同時,直郵的成本是一般海運的20-40倍,利潤都被物流吃掉了,出口企業還有多大的搞頭?
3,E&I跨境電商平臺的大陸版與海外版
E&I跨境電商平臺是從2003年4月就成立的中國出口貿易網轉型而來,在資本寒冬到來之際剛完成種子期融資,2-3年的糧草已大概備足,據悉其創始人9月也將赴北美路演以解決其天使輪1000萬美元的融資問題。
其大陸版就是跨境進口電商平臺,與目前其它跨境進口平臺不同,E&I將致力于引進海外從未進入中國市場的中小品牌商品,獨家與海外品牌商合作、共同開拓中國市場,走跨境進口批發的模式。
其海外版就是跨境出口電商平臺,其公開的口號是“全球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E&I”,將廣泛在海外各大城市與當地華人合作建設海外倉與中國商品展示中心,幫助中國出口企業直接進入國外零售市場,并把跨境出口與一般貿易結合起來,實現多方共贏的目標:即海外消費者能買到更便宜的中國商品,海外合作伙伴能賺錢,平臺也能獲利,出口企業也能上規模并通過提升出口價格而實現真正盈利,幫助出口企業實現品牌化及標準化,把出口從微利或虧損產業變成真正的賺錢產業,顯然這種模式與國家的政策更吻合,也許正是中國跨境出口電商的發展方向。
記者獲悉,E&I跨境電商平臺已與肯尼亞著名華人財團DANAFF GROUP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將在內羅畢合作組建公司,并定位為E&I跨境電商平臺的非洲運營總部,同時,E&I在溫哥華的北美運營總部也在具體實施中,另外,E&I也已正式啟動在全球海外華人中公開征集戰略合伙人的海外招商活動。
二,跨境進口電商平臺
這兩年涌出的跨境電商平臺基本都是跨境進口電商平臺,且集中在母嬰類火拼。
4,京東全球購
財大氣粗的京東一貫的運作模式就是重資產運作,在2012年啟動跨境出口電商無疾而終后,京東開始延續其國內電商的運作方式,以海外直采的方式快速介入跨境進口領域,SKU也在快速增加,在強大的資金實力與流量優勢下,京東全球購在中國跨境進口電商市場的份額有望繼續向上攀升。
5,網易考拉海購
很多人都沒想到在2015年初網易的丁磊會突然推出網易考拉海購,重金在手的丁磊自然有錢往里面砸而不必在乎所謂的資本市場寒冬,只是從模式上看,考拉海購實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別之處,考拉海購曾公開將自己的優勢總結為“100%自營正品”、“100%海外直采”和“7天無理由退貨”三點,然而這也算優勢么?
6,洋碼頭
2015年初拿到1億美金的洋碼頭顯然是這一波跨境進口電商熱的成功者,準確來說,這是一家海外買手制+海外直郵+保稅倉的平臺模式,所謂海外買手制不過就是最早的海外代購的翻版,其價格體系無非就是由海外零售價+海外買手利潤+直郵運費+行郵稅+平臺提成組成,顯然從價格上沒有絲毫競爭力,且還有政策或法律風險,故,洋碼頭能走多遠,不過要看他手里的錢能燒多久或是否能完成C輪了。
7,蜜芽寶貝
蜜芽寶貝是2014年3月才上線的母嬰類垂直跨境進口電商,7月估值已近1億美金,12月又獲6000萬美元融資,2015年5月,再獲8000萬美元融資,燒錢速度之快、估值上沖之高令人不可思議,顯示背后有高人支持;然而,蜜芽不過就是自營模式的垂直型母嬰類跨境進口電商,是目前跨境進口領域競爭最激烈的“紅海”,幾乎與國內所有的跨境進口平臺展開正面競爭,在假貨等負面新聞不斷的情況下,蜜芽最終能走多遠,基本要看她背后的高人再掏多少錢來燒了。
三,跨境出口電商平臺
這兩年國內基本沒有出現什么新的有名的跨境出口電商平臺,即使像中國制造網、生意寶之類的老牌外貿電商即使手握重金卻至今仍未下決心向跨境電商轉型。
8,蘭亭集勢
由原Google中國前首席戰略官郭去疾創辦于2007年,早期以B2B模式做婚紗出口,其招股書顯示,蘭亭集勢2012年凈營收為2億美元,虧損233萬美元,然而這并不影響其于2013年6月6日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同時迅速向綜合性的跨境出口電商轉型,然而他采取的卻是一種自采自賣的很笨重的跨境零售模式,平臺業務并不出色,在連續虧損七個季度后,2015年6月被A股上市公司奧康國際控股收購控股,未來不定數甚多。
至于在線出口交易平臺的敦煌網,和重慶的大龍網,由于他們的末端仍是B而不是C,故他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境出口電商平臺,而只能算傳統的B2B外貿電商,他們能否挺得住跨境電商浪潮的沖擊,相信時間可以驗證一切。
每一次資本寒冬,無非是又一次大浪淘沙的過程,起碼就跨境電商領域來說,燒錢的顯然會死的更快,模式落后的“me too”企業也很難再得到資本青睞,只有模式創新而先進且能清晰看得到盈利前景的跨境電商平臺才不會缺錢并順利度過寒冬。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