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甩柜,費用還狂漲?!誰之過?費用誰承擔?
2020-04-09 14:46:28
Landbridge平臺
案例
來自一個外貿新人的分享:之前的貨代一直合作很好,最近換了新貨代,名字是浙江XH,在義烏的一家貨代公司。四個柜子一起當時報價40HQ,全包1500,20GP全包1050美金,EMC的,兩大兩小。
2016.11.22裝2個高柜,11.23裝的2個小柜,4個柜子一張提單,一切都很順利。然后沒多久XH的老板說甩柜了,只能走兩個,并且不能保證走哪兩個,客戶考慮再三決定四個柜子全部改期,改到2016.12.4船期,貨代提到此期間海運費會漲價,當時溝通說是盡量幫我們溝通好價格,之后就一直沒有消息。
然后我一直催提單,一直到12.24才說提單到了要我們付錢,這個時候開始對賬,海運費40HQ的從1500變成2100美金,20GP的從1050美金變成1500美金,當時我們就傻了,4個柜子一起漲了2100美金,貨代期間沒有告知我們任何費用,當時我們賬已經跟客戶結清了,而且是按的之前1500和1050D價格結清的,費用漲了這么多我們是拿提單之前才知道。貨代怎么溝通的結果就是一句話:海運費確實漲到這么多。
我們很生氣,因為沒有人告訴我們實際費用,貨代說他們老板忙,忘記報價給我們,最后的結果是我們付完錢,XH的人把提單送來,自然合作也就到此為止了,加上滯箱費,公司一共虧了一萬六千多。
很想問問大家,有誰遇到過這種情況?對于貨代的一些霸王條款,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們也是每周問價格的,一般一兩百美金上下幅度 ,我們也是可以接受的,一周內價格漲這么多正常嗎?還有當時說的是12.4開船,然后查到實際離港日期是12.18,這個事又是該怎么處理的?
回答他的問題之前,首先我們來講一下“甩柜”
什么是“甩柜”?
“甩柜”是外貿、貨代、物流等行業很常見的說法,“柜”就是貨柜,也就是集裝箱container,主要指海運集裝箱,包括整箱的甩柜和拼箱的甩柜。
拼箱的甩柜相對少一點,因為拼箱貨代公司一般實力較強,和船公司關系比較好,而且拼箱涉及到多個客戶、多票貨,影響較大,所以拼箱貨代會想方設法避免甩柜,除非趕上海關查驗,實在趕不上船,那只能延下一航次。
其實,延船并不等于甩柜,甩柜是指你各方面都沒問題,完全趕得上船,只是由于船公司單方面的原因(放艙數多于實際艙位數),爆艙沒艙位了,于是直接把你的柜子甩了。而延船,一般是由于貨代或發貨人的原因,實在趕不上了,所以不得不延到下個航次。
爆艙/甩柜的根源是什么?
在貨運旺季時,貨量大,船公司艙位有限,容易出現爆艙(尤其是熱門航線),不可避免有些柜子被甩。
其實,甩柜完全是船公司的原因,因為船公司為了保證滿載——不浪費任何一個艙位,所放出來的艙位數經常會多于實際的艙位數。比如:本來分配給這個港口只有100個艙位,但是船公司卻放了110個艙位給貨代或貨主,到時候多出來的10個艙位的柜子肯定沒辦法裝完——只能甩了,延到下一班船。
當最終被甩的可能會少于10個艙位,因為預先放的110個艙位當中,可能有撤艙的、有趕不上船的、報關有問題走不了的,或其他原因不走的,所以最終被甩的也許有五六個。當然,最終能走也有可能不到100個——撤艙的或趕不上的超過10個。
哪些柜子容易被甩?
船公司要甩哪些柜子,是有選擇的,并不是按照先到先得的順序,而是會把運費較低、與船公司關系一般、或船公司認為不重要的客戶的柜子優先給甩了。所以,如果你貨量小,如果你和船公司沒啥關系,如果你的貨代實力不強,那么你的柜子被甩的幾率就會比較高。
“甩柜”后該如何操作?
1.漏裝
是指貨物已進港并報完關,在裝船時被船公司甩柜,不需要單獨報關和報檢,因為這種是已經被海關放行的柜子,因為船公司的原因沒有上船,船公司會安排上另一條船或延至下一航次出運,中間不需要第二次報關。這就是所謂的“漏裝”。
2.退關重新申請
但如果向船公司申請不了漏裝,或由于其他原因海關不同意做漏裝,就需要憑船公司新的艙位確認及新的船名航次提單號發貨人就得向海關辦理退關手續,委托車隊去船代/船公司辦理移箱改配,并支付相關費用(改配有移箱費和操作費)。改配需要刪單重報。
費用及由誰承擔?
遇到甩柜的情況,因船公司提單有免責聲明,并不構成違約。因此船公司一般也就不承擔整體轉船之外的其他費用。貨代公司都會要求發貨人來承擔漏裝等一系列費用。且啟運港的甩柜問題,涉及的是啟運港的費用,不可能要求國外客戶來承擔。
轉船費--因船公司甩柜原因,一般由船公司統一轉船,即使不同意辦理,一般也可以申請減免。
滯箱費--因船公司甩柜原因,一般都能申請減免。
海運費差額--船公司一般以開船日作為計算海運費的依據。通常月中或月底出貨遇到甩柜,容易滑入下一個計價期,有可能遭遇海運費上漲的風險。但即便如此,一般也無法申請減免,需海運費付費方自行承擔。
改單費--因船公司甩柜原因,一般都能申請減免。
注意:通常船公司甩貨只會甩一次,但確實發生過連甩兩三次的事例,為避免客戶糾紛,盡量讓貨代找船公司要書面的甩柜通知,與客戶溝通好。
貨主沒有過錯為什么還要承擔甩柜的風險?
對于甩柜,雖然都是由于船公司的原因,但是船公司對此是不負任何責任的。是不是覺得很“霸王”?沒辦法呀,船公司就是大爺。你貨量少,能把他們怎么樣?在貨代行業,沒有貨量就沒有發言權,就是這么現實。
甩柜的受害方是貨主、發貨人和貨代。他們可能因此導致二次報關、交貨延期、甚至導致客戶索賠或丟失客戶。甩柜問題出現的根源在于船公司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多放艙位,而對服務不夠重視。雖然發貨人罵聲一片,但是船公司依然“我行我素”。目前來看,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的跡象,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問題將持續存在。
有關“甩柜”的積極操作
走海運時間長了,或多或少總會“甩柜”的情況。我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能避免的我們盡量避免,能補救的就及時補救。實在不行,就正常走轉船流程。
對容易爆艙甩柜的時間點(如重大節日等)進行提前規劃,盡量避開這個時間段,讓“甩柜”盡量少發生。
各種”截止“時間之前盡早完成相關操作。
貨物上船前時刻關注貨物動態,及時確認是否貨物正常上船。
收到甩貨通知,第一時間確認是否還有上船機會。
貨物確定被甩,馬上聯系操作相關轉船、單證等手續。
與客戶及時溝通,千萬不要隱瞞,以誠懇、專業的態度,讓客戶接受。
結合這位外貿朋友的情況,最有可能的原因
1、不良貨代為了搶單子,報價時故意以低價格吸引外貿人,拿到單子之后,想盡一切辦法漲價。因為如果是船公司原因甩柜是可以做漏裝的,也沒有滯箱費,并且運費也是按照原來的,而且就算沒有正常走,最后換航次,運費也應該提前更新告知。
2、所以在選擇貨代的時候,貨比三家,問清楚船公司,然后不要選最貴的那一家,也一定不要選最便宜的那一家,而是選價格在中間的那一家。報價最貴的哪一家可能真的是拿到的價格不太好,不是自已的優勢航線,價格最便宜的那一家不排除有惡意的放水行為,報價在中間的那一家相對來說最靠譜。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